作为起居栖息的居所,我们都希望它是唯一的。或许,这是清水房一直能够长袖善舞的市场基础。但是,在房地产市场充分发展和成熟的国外,二手房市场远远超过商品房。也就是说,拿出来交易的房屋都是装修过的,甚至还包括家具、家电、衣柜……这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便是如何适应个性化的需求,尤其是精装房。
成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精装房项目———粼江峰阁。在业态起源上,成都并不输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随后,随着外来品牌开发商的入住,越来越多的房企加入“精装阵营”。譬如,万科、华润、龙湖、富力、合景泰富以及本土的蓝光……但是,精装房市场总体份额却不如一线楼市。
为何?
都说房地产市场是区域市场,那么是成都人不喜欢精装房?还是开发商没有在精装产品中找到打动成都人的方式?即便是如今,我们在市场中仍然听到,“买精装房等于让开发商再赚你一次钱”、“成都人有时间去摆弄、倒腾新房”、“精装房千房一面,家家户户都是一样的”等声音。
显然,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在精装房市场尚未建立标准之前,一些开发商着实钻了空子。但随着市场的逐渐规范,这种案例几乎找不到生存的土壤了。而且,在成都迈向国际大都市的路上,市场标准和产品档次早就瞄准一线城市了。因此,2010年的成都精装房市场出现了典型的“变阵”:市场方面,有机构数据统计,精装房市场占比从2009年下半年的11.58%上升至2010年的20%;产品方面,精装住宅、精装写字楼甚至精装别墅,成为市场的新热点;风格方面,奢华型、舒适型、标准化、精细化的精装路线,以集中的方式涌入市场,并成为各大项目的卖点与看点;需求方面,开发商通过预留装修空间、提供装修套餐等方式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业内人士对此总结道,“精装房市场已经进入细分时代”。
或许,这才是精装房在过去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精装房,绝不单单是奢侈和豪华的秀场,也绝非营销推广的噱头,它的本质意义在于回归到普通购房者的消费视野和消费实力范围内,并且能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对味的产品。正如你所看到的,开发商给个性化提供了表达的可能:不同档次的装修标准、不同风格的装修套餐,充分预留装修空间……仔细推敲,你会发现它们还是批量复制的产物。说到底,我们要的是“一家一风格”。
精装,请保卫我们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