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余人民网网友参与调查
64%网友认为现在买房不理性
1月11日,《人民日报》社会版联合人民网要闻部,推出“买房,你够理性吗?”网上问卷调查。截至当日21时,参与网友超过1.1万人。
从调查样本来看,64%的网友认为,现在买房并不合乎理性。其中,34%的人表示,房价已经超出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30%的人表示,房价已经太高,现在买房有风险。另有30%的人认为,现在买房是理性的。其中,19%的人认为,刚性需求者只要买得起就买;11%的人看涨后市,还有6%的网友认为“很难说”。
就首次购房年龄来看,26—30岁年龄段的人群最多,此后依次是31—35岁,35—40岁,40岁以上,25岁以下。比起一些发达国家,中国人的首次购房年龄较小。据悉,美国首次购房平均年龄超过30岁,日本和德国甚至是42岁。
首套房,大家希望多大面积呢?调查显示,想买90—120平方米的人最多,占46%,其次是50—90平方米(44%),再次是120平方米以上(7%)。
但是期望与实际总有差距。调查发现,网友实际购买的房子,还是50—90平方米的最多(44%),其次才是90—120平方米(34%)。网友认为90—120平方米更适合居住,但是现实承受能力有限。
除了银行房贷,网友买房的钱哪来?近五成网友靠自己的积蓄(47%),有24%的人借钱买房,而22%的人靠父母资助,还有7%的人通过其他途径。
在有房贷的网友中,74%的人月供占月收入比例在50%以下。专家认为,债务占收入的比例50%以下是比较合理的,银行的风险尚可得到控制。
但是,房贷压力还是比较明显。贷款之后,35%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品质大大下降,11%的人不敢换工作,35%的人因此要精打细算,只有11%的人认为房贷基本没有影响。
网友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先租后买呢?30%的网友对公租房抱以热望,希望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同时降低门槛,住进了公租房就不着急买房了;25%认为,房价要稳定,才能缓解恐慌性需求;20%认为租房市场规范,房源更多,租房会更安心;17%认为如果能长租,不需总搬家,就不着急买房。
正方
租房也不错
任俊乾:
对于普通人来说,目前租房是不错的选择,不要盲目购房。
当首付和还款压力都不大时才可以考虑,月供嘛,最高占到30%,不要那么渴望成为房奴。
Miss-chae:
现在的房价确实高得离谱。我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花得不值,更何况是父母的钱。房价不降或收入不涨,我坚决不买房。
哈拉星子:
太多人赋予了房子太多意义,却没搞明白重要的是生活本身。当房子和钱成了生活的目标,人的所有快乐便失去了根本。
人间喜事:
我目前选择租房。如果勉强买房,把父母家底掏空,未来数十年父母和我们夫妻俩都得困死在一个地偏房小的破屋里,还不敢生病,不敢辞职。
小李:
以现在的房价买房子想都不想,如果勉强去买房子,万一工作不稳定或遇到其他事要钱急用,那怎么办。
文国云:
就当前尚不明晰的房地产市场来看,租房胜过买房。租房更加划算,而且大量房贷有可能抑制个人发展空间。
杨国栋—码字的:
现在买房不是套在高位?!而且所有和房价有关的争论都忽视了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当上一代老人去世,独生子女夫妇手中很可能有了三套以上的房子,而他们子女结婚还远着呢。无论是选择出租或出售,供应一下就增加了,而需求减少了,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击就很大。
童晓天:
年轻人,不要着急买房啊!
我们是干建筑行业的,你们先缓一缓购房,让我们也好有精力盖更多的房子,就会好些了嘛!搞得我们现在天天加班,累的跟什么一样。我们搞工程的辛苦点没关系,只求给涨点工资,让我们这些专门盖房子的也能买得起房啊!你说是吧?
反方
赶紧买房吧
童童zuo:
问题是租房负担也不轻啊,还有随时被迫搬家的危险。在孕期或哺乳期搬家是很凄凉的事。除非政府提供更多廉租房,让我们能租个踏实!否则只好买房了。
小盛:
有稳定工作,父母能支持一部分的,赶紧买房吧!买不了新的可以买旧房。买不了一线大城市的,就买二三线老家县城的。
程互在外面:
房子要买,只是时间和个人的问题——自己有房子,即使是小一点,很满足了,起码是自己的!
娟娟木子:
其实我们也不是非得要住自己的房子,也不是房租无法接受,关键是房东三天两头的涨房租,经不起折腾!大家哪有精力天天找房子搬家,纠结。
苏州雨巷:
租房不是个好办法,因为始终感觉是被别人掐着脖子过日子。有了自己的房子,哪怕很小,才有退路,才会心里踏实。
hehe:
房子除了居住,还有投资的属性,只要房价预期是上涨且幅度不低于CPI,买房就是合理的。
一块二毛:
我觉得房地产崩盘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除非是大政策开始引导人口向农村流动了,否则一二三线城市肯定都还是有房地产刚性需求的。或者就是老龄化社会到了一定阶段自然死亡大量人口,造成需求严重疲软。但是现在这些情况都还没有出现。
网友(IP:121.14.234.★):
如果房价稳定,我一定不急着买房,而会先买部经济型的车开开。
可是去年7000,今年9000,我再不动手,明年11000……这样下去,永远买不起。
(以上摘自人民网网友留言及本版微博留言)
淡定的选择 来自稳定的市场(民生观)
姜赟
明和鸿,大学时的同窗。毕业那年,大家都觉得,房子很遥远,至少要10年。
3年后同学会,明已经买了房,父母出的首付。迎着同学艳羡的目光,他却不住抱怨:按揭耗掉收入一半,生活只能精打细算。而鸿仍然租房住,用积蓄在职读了个金融学硕士,并收到金融公司的橄榄枝。
6年后再聚首,明带着小孩儿,抱怨房子不够住,想换大房又怕活得太累。而鸿不仅自己买了房,还给父母在家乡买了一套。谈起经历,明这些年为还房贷而努力,而鸿的身影则经常出现在法国、美国、日本等地。
人们在选择的同时,往往意味着舍弃。明选先买房,或许舍了一些事业机会;鸿选先奋斗,或许付了一些金钱成本。毕竟,房子买得晚,价钱会更高。
这恰恰是房价上涨时,年轻人共同纠结的艰难选择。因为艰难,淡定也好,不淡定也罢,两者都可理解。
淡定者有其坚持:“别把人生困在一所房子里”、“父母,不是用来‘啃’的”、“有事业,一切都会有的”。
不淡定者有其考量:今天不买房,明天望楼叹。今天不置业,明天单身汉。今天不投资,明天留遗憾。
这两类人群,面临着同一个现实:房子供不应求,房价居高不下;租房不稳定,市场不规范,“租”得很烦恼。
因为这个现实,让许许多多本想淡定从容的人,变得不淡定、不从容。
改变这个现实,需要政府更加给力。稳房价、促保障;调供需、抓秩序,政府担子不轻,仍须加倍努力。
改变这个现实,需要民众更加理性。买方真的一条心、一股绳了,慌的只有卖方,房价只会更稳。
改变这个现实,更需要政府和民众齐心协力。政府给力了,民众却慌乱,房价难稳,反之亦然。
年轻人,谁没有理想,谁不想奋斗?只有房价稳了,预期稳了,在房子面前,他们的选择才能淡定从容。本报记者 黄碧梅 苗苗
搜房的网友又是怎么想的呢?
e天剑博客里写道:2011年买得起房一定要买
预计2011年深圳楼市:房价平稳增长,个别首次开发、资金紧缺开发商会有让利促销行为。
对买房者建议:2011年买得起房一定要买,否则肯定后悔!相对来说,2011年6月后是比较好的买房时机。
网友理论就是这样的博客 : 还想降房价?不要期待什么救世主了.
自己是要站在看涨还是看跌,投资还是观望的队伍里?请在现有资产基础的前提下,做出自己的选择,对自己负责!没有能降房价的救世主,只有自己投资,才能做自己的救世主。
网友吴杰的博客里写道: 追逐地铁,刚需2011赶紧出发!
楼市再怎么调控,房价要降下来,实属一件难事。2011,刚需追逐地铁,赶紧出发吧。
网友珍惜前行表示:2011买房不买房就看服务细节
既然错过了2010,我也不在乎多等一年,如果不满意宁愿不买 .
网友不为知乐表示:一无所有的人只能在蜗居里做梦
“国十条”猛烈地来了,却没有带走一片云彩。一次次房产调控高高举起,又一次次轻轻放下,每次都是政策很给力,执行很不力。不再渴望“空调”的童鞋们现在只有被房价调戏的份了。确实,北京、上海带领全国房价涨得呼呼的,不给人们一点关于房价的想象空间。而且,还有很多专家在预测,2011年的房价仍将保持上涨趋势。这个时代,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爸爸让你坐拥房产,又没有身怀绝技让你不劳而获,那你一定要在一个好行业。如果连这个都没有,那就只能在蜗居里做梦了。
网友taonizi 表示:该买的一定得买.
首先,该买的一定得买。中国房地产市场不规范,中国城市房价超出百姓承受能力,这些都毋庸置疑。但问题是,房地产市场本身就不是个自由竞争市场,而中国房地产市场由于土地国有,供应方天生垄断,注定市场在很长时间内都会处于相对甚至绝对垄断的局面。同时,中国当前的城市化进程还在不断加剧当中,大量人潮涌入城市,造成城市资源日益稀缺。打个比方,全球消费最高的城市—纽约,100年前市区人口是800万,今天依然是800万,这800万人永远是最优秀的那么一帮人。中国城市发展的方向也是如此,城市资源是有限,想进入的人群是无限的,房屋作为资源的一部分自然价格就水涨船高了。所以,博主建议那些想买房、必须买房的消费者在2011年里,尽早出手,俗话说:抢到就是赚到。中国近八年的房地产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点。
其次,买哪里得看经济实力。如果你是高收入阶层,买房的目的主要是投资增值,强烈建议买市区,或者直接说内环线。房地产增值保值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土地增值实现的,大家不要忘记,我们现在的房子增值了,并不是房子在增值,而是地在增值,房屋本身不但不能增值,反而是在不断贬值的。内环线,特别是拥有稀缺城市资源和景观资源的地段,土地增值效应将被不断放大,相对郊区置业而言,市区购房的收益率更高,变现能力更强。如果你是中等收入阶层,买房的目的主要是解决自住需求,建议可以考虑购买区域发展潜力大的近郊楼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区域未来,这样的近郊楼盘伴随时间的推移,市政配套的完善,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既能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提醒大家的是,买房也是一种投资,跟股市一样考验着你的投资眼光,所谓区域发展前景,千万片面不要听信广告宣传,本市某些近郊区域忽悠了几年,到现在还是啥配套没有,交通瓶颈无法解决。如果你是低收入阶层,直接建议就不要买房了。符合政策标准的,先租个廉租房,后来买个经济适用房;不符合政策标准的,在市区租房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享受市区的城市资源,何乐而不为呢。说穿了,人不是为房子活着的,相反,房子是为人服务的。
最后,具体买什么房得量力而为。具体楼盘、具体房型结构、具体购房预算,这些都得结合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而定。博主的建议是坚持两点:1、分阶段完成。买房这活不能一步到位,得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安排,只要在50岁前能住到自己理想的房子就可以了,没必要提前消费。2、买房是个技术活,特别是现在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下,消费者的信息量和判断力都跟卖家有很大差距,如果自己搞不定,就请专业人士给点意见,当然咨询是要付费的。
你认为该不该买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