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是这样一个出名的人。
他最近又说,地震灾区3年之内无房地产市场。此言一出,倒着实让尚未从地震的巨大恐惧中回过神来的灾区开发商们,又受了一次强余震;许多被套的投资者也闻言颤栗。“专家都说了……”,许多人把这作为他们的三段论的大前提。
当时,一位朋友在QQ上给我发来易宪容上述论断的链接。看完之后我回复:“书生之见。他完全没有看见‘有形的手’。”朋友称是。
接下来的日子里,那支手就伸出来了,而且出手之大,异乎寻常。一位参与过相关征求意见稿的开发商告诉我,听罢主管部门领导的介绍,他们在座的其他十数家企业老总竟面面相觑,继而咂舌不已。他们表示,这些拟出台的对本地房地产市场的扶持政策大大超出了他们的意料!
据了解,这些政策涉及购房、土地欠款、开发延期以及财政、金融、税收,几乎涵盖了房地产开发的所涉及的所有环节,既有一揽子刺激消费的政策,也有一揽子意在使开发商免于因灾受困的举措,“其力度之大,史无前例”,这位开发商老总说。他的话也恰好可以用来描述此次地震。
易宪容大概一直坐在书斋里,目前未见有他到灾区来的报道,所以他可能并不清楚:去年销售面积达到近2000万平米的成都,除了都江堰、彭州和崇州之外,此次受到汶川大地震破坏并不大,尤其是中心城区,几乎毫发未损。成都中心城区的房屋销售面积去年超过1000万平米,此番面对92公里之外8级强震的波及而未出现倒房死人,不能不算是一大幸运。这种情况表明,易先生所言的灾区房地产市场其实本来就还存在着,只不过由于地震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一时连买手纸都耽误了,何谈买房?这也是一般群众容易被易先生言论惊吓的原因,一般群众能看清当天就不错了,三五年的事,当然应该听像易先生这样的专家的。
谈到这里,有一个概念可能需要明确:易先生所说的灾区包括成都么?他在文中并未定义,但一般而言,站在易先生的高度所称的房地产市场,一般仅存在于从北上广深而下,顶多到南京杭州武汉成都重庆,像绵阳北川汶川青川这些地方,局外的经济学家和房地产业界一般是不会谈论它们的。由此,作为一个成都人来谈论这个问题,当属对号入座,应该不算浪费表情。
如果加上传言中“史无前例”的政策迅速顺利出台的重要因素,我敢跟易宪容打赌:不出3个月,成都房地产市场将会回到正常发展轨道,而且极有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
跟易先生一样,我偏执地认为自己的断言是正确的,这样一来,我对易先生就颇感失望并且很生气:一个知名的经济学家怎么能无知到这样程度呢?他不明白中国的问题尤其不能放在一个经济学的现成模型中去分析么?中国的股市被称为政策市,房市又何尝不是如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低学历如我者不明此道尚可原谅,但高学历如易先生者未免有点高分低能了。低能本身也并不错,但还当众大声说话,那确实就不该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