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尹建 |
排队开户、排队买基金、排队买房……伴随着人们理财意识的觉醒,2007年成为紧张忙碌的“排队”年——
2007年的日子不知不觉间被“排”完了。
从年初证券公司的排队开户,到银行柜台前买基金的长龙;从新楼盘开盘时的连夜排号,到年末商场发售贺岁金条时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中国的大、小城市,数以亿计的老百姓从一支队伍排到另一支队伍,“蚂蚁搬家”式地将银行存款转变成其他资产。
在对物价飞涨的担忧中,大家前所未有地焦虑、躁动,义无反顾地冲上投资理财的第一线。
“排队”买股、买房、买金子的背后是我国资本市场、投资理财市场的飞速扩张: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融资市场,2007年融资额接近8000亿元;公募基金规模从年初的7000亿元增长到3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募集从2005年的1952亿元人民币发展到2007年9月末募集5460亿元。
专家们惊呼,我国个人理财时代到来了!
为跑赢“猪肉”而战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富起来”为我国理财市场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越来越有钱,2001年我国人均收入超过了1000美元,现在已经接近2000美元,这是理财意识萌发和觉醒最根本的原因:有了钱后,有相当一部分钱是花不完的,存在银行利率又太低,自然而然需要拿出一部分来投资。
然而,对相当一部分居民来说,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物价上涨,他们的钱可能仍然平心静气地“趴”在银行“吃利息”。
今年上半年,一场叫“蓝耳病”的瘟疫率先引发了猪肉的上涨,此后食用油、米价、面价、菜价及副食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攀升。食品价格点燃了物价上涨的导火索,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5月份同比上涨3.4%一路飙升到11月的6.9%,创下11年新高。尽管央行连续六次加息,但存款利率仍无法跟上CPI的脚步。
普通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感受直接而敏感,对票子“毛”了有切肤之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生活在负利率时代,负利率就是谁存钱,谁亏钱;存得越多,亏得越多。众多普通居民几乎是被挤入了不同的理财市场,存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银行搬出。
“我不需要跑过刘翔,但我要跑赢猪肉的上涨、跑赢菜价。”成为普通居民在通货膨胀面前最为直白的誓言。
储蓄洪流的“开闸”可以解释基金日开户数何以超过10万;可以解释A股市场的交易量何以能够一天能达4000亿元;也可以解释一只新股的发行何以能瞬间调集超过3万亿元的资金。
对于今年以来一度出现的“全民炒股”等现象,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这样解释:中国人民买房炒股的选择,不仅是逐利的理性选择,并且几乎是迫不得已地为了避免财富不像冰棍那样化掉的无奈的唯一选择。
理财改变生活
最近两年,是否参与投资理财将对个人或家庭的财务状况产生决定性影响。
一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行长在私下聊天时告诉记者,他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一笔投资是在2005年9月购买了10万元旗下基金公司发行的首只股票型基金。由于选择一直持有,目前这笔投资的回报已经超过30万元。
对持有房产的投资者而言,资产翻番,乃至3倍、4倍已经不是什么神话,众多的有房一族正享受着这样“一夜暴富”的美好时光。
早在两年前,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老总就郑重其事地表示,是否能抓住这次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资产价格上涨的投资机会,对于个人意义至关重要。
在他看来,抓住了此次经济腾飞的机遇,就可以过体面的退休生活,否则你将仍旧是一个穷人,“甚至更穷,因为更多的富人产生了”。
“这两年来中国的资产价格上涨也是一次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北京某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说。
专家认为,中国现在已经进入到个人理财的所谓资本收益时代。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严重失衡,目前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经下降到75%以下,工资总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经由“九五”时期的15%下降到“十五”时期的12%。一些人仍然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赚得工资获取收入,而另外一些人却可以靠钱生钱(房租、证券或股票收益等)获取收入。
2008 钱往何处去
站在充满了不确定的2008年入口,赚了钱和没有赚到钱的投资者同样焦虑,同样惶恐:赚了钱的担心因投资失误将此前的努力“付诸东流”,曾经拥有的财富化为乌有;没有赚到钱的担心是因为自己的保守和懒惰,再次坐失发财的机会。
2008年,通往财富的“幸运号”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