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庭的核心阶层———青年夫妇来说,步入三十岁,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定的社会地位,以及随之而来的可观经济条件,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效应也会迅速给年轻夫妇带来很大的压力。1973年出生的苏先生夫妇就面临着这样的家庭状况。苏先生在来信中这样说:“我的收入还算不错,整个家庭的各方面运转状态也很不错,但是一想到自己的父母小孩,肩上的压力真的很大。希望你们‘金理财’能够帮我们家做一份长远一些的理财计划,好好调整一下家庭的经济状况,为接下来几年做好充分准备。”
本期的“理财课堂”,“金理财”邀请了建设银行宁波分行财富管理中心理财师俞利苹为苏先生做了一份理财计划。
记者 吴双颖 实习生 蔡军
理财案例
1973年出生的苏先生是一名外企管理人员,每月工资税后25000元,3500元用于缴纳住房公积金,另外可得一次性年终奖10万元左右。妻子是一家公司的文员,月收入3500元,年终奖约为5000元。家里有一个近3岁的小宝宝,父母健在,父亲65岁,母亲59岁。父亲每月可领取退休金2000元,享受基本社保。母亲无任何收入,也没有社保保障。
家庭每月日常支出约为15000元,另加房贷还款3500元(于2010年8月还清),年家庭保险费用约为31000元,其他浮动费用约2000元。
苏先生享有目前最高标准的社保,单位以福利形式为其追加购买了50万元意外险一份和重疾险一份,不需苏先生个人负担保费。妻子的社保标准是最基本的,所以自行追加了一份10万元的重疾险(年缴4000元左右)和平安投资连结险一份(年缴12060元)。孩子有万能险一份(年缴15000元左右)、疾病和意外险一份(也是苏先生单位的福利措施,家庭不需负担保费)。
苏先生夫妇目前拥有一套住房,市场价130万元,尚余贷款15万元,每月还贷3500元,可在2010年8月还清。活期存款2万元,基金市值30万元左右(本金投入23万元),股票市值19万元(股本14万元)。
理财目标
1、希望再买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总价在150万元左右,用于投资,何时购买比较合适?
2、希望2008年购置一台25万元左右的汽车。
3、准备充分的子女教育基金、苏先生夫妇以及父母的养老金。
理财分析
理财师俞利苹根据苏先生的财务状况,总结分析如下:
首先,苏先生家资产状况良好,生息资产占总资产的27.34%,自用资产占总资产的72.66%,但流动性明显不足,最好能够保持一定量的流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苏先生有一定投资理念,买入并持有股票和基金,虽然国内股市近期调整,大幅震荡,但整体经济运行良好,其长期稳定发展的趋势依然持续。
再次,家庭的负债比例为8.38%,整体的财务状况比较健康。
最后,从购买的保险数量来看,苏先生具备足够的保险意识,但是投保结构不是很合理。最明显的就是对苏先生个人的保障不够。
理财建议
1增加家庭资产的流动性
在一般情况下,为保持家庭资产的流动性,每个家庭应当筹备3到6个月生活支出作为流动资金。因此建议苏先生在准备1万元活期存款的基础上,再购买4万元的货币基金。按目前货币基金的年收益率,这样操作可以取得接近银行固定类存款的收益,同时也能保持家庭资产的流动性。
2巩固家庭的保险体系
一个家庭整体的合理保费预算应为家庭总收入的10%,由此得出,苏先生一家的保费支出应该在5万元左右。在统筹考虑时,应当首先为家庭的核心成员配置足够的保障,接着再考虑其他家庭成员。保额可随着年收入的增加酌情补充。
虽然苏先生购买了一定数量的保险,但是整体结构还应当进一步调整。苏先生虽然已经享有社保、补充意外险以及重疾险,但由于他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承担的责任最重,由此考虑,个人的保障力度明显不足。建议苏先生补充购买一份定期寿险及终身寿险,来抵御家庭财务隐含的巨大风险。
苏先生的妻子虽然保险支出较多,其实保障功能没有达到相应的级别。投资连结险重点在于投资,其保障力度非常有限。考虑到她已经拥有了一份重大疾病险,考虑购置定期分红寿险以及意外险较为合适。
对于苏先生的孩子来说意外险和疾病保险(苏先生单位购买)已经足够了。万能险其实起不到应有的保障作用,所以并没有太大的必要。
3合理实现购车梦想
从苏先生目前的家庭情况来看,2008年购车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由于苏先生收入较高,每年除去开支后还有20多万元的结余,所以购车大可不必动用家里的积蓄,至于时间,可以选择在2008年中期。
4充分准备子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