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 购房指南

成都各类人群的购房指南

来源:购房者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8日    更新时间:2008/11/26 15:42:00    作者:不详
万科董事长王石曾经在一篇名叫《阿猫阿狗赚钱的时代》的博客中提到:“阿猫阿狗都卖得好”的市场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合理的。而在一个理性健康的市场里,一个楼盘的销售周期达到半年以上是正常的,开盘即“售完”的现象根本就是市场“发疯”的反应。

  如今楼市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价格攀升与躁动之后,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了。作为媒体,如何才能促进整个楼市理性回归,将成都地产引入理性发展的轨道?作为消费者,究竟该出手还是再观望?如何理性地置业成为了当下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首次置业者的困惑

  近年来,面对不断高企的房价,人们纷纷加快了自己购房置业的计划。在这部分人群中,首次置业者占了很大比重。据了解,首次置业者在购房过程中,常常会被各种各样的“烦恼”而困扰,其中包括了来自资金方面的、购房经验方面的,以及未来发展潜力方面的。

  首次置业者应该如何买房?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大部分首次置业者,他们面临的不是能够买多好的房子,而是否能够买得起房子的问题。因此,来自资金方面的压力将不言而喻。总价低的房子将对首次置业者具有非常的吸引力。在相同总价的情况下,市区的小户型与郊区稍宽敞的中、大户型将成为他们的首选。

  在各种宣传渠道畅通的今天,开发商的广告轰炸,相关媒体的推荐及购房者自身置业经验的不足,也令众多首次置业者们在购房时,显得更具挑战性和不确定性。对于买房,他们根本没有多少经验可谈。一方面,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估项目的优劣、性价比和升值潜力,在众多备选方案中挑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另一方面,在签订购房合同中,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够确保自己的合法利益能够一一落实。

  从某种意义上讲,购房置业的意义不仅仅只是选择一所房子,就连以后的消费方式、家庭构成、职业规划等等都可能因此发生根本性变化。那么,首次置业者们究竟该怎样买房子呢?

  金房董事长王晓白对此有三点建议。首先要量力而言,不必一次到位。其次,要了解城市规划,力求做到“三早三前”。所谓“三早”即选择新城区最早发展的板块,最早板块中的最早楼盘,最早楼盘中是首期。“三前”即大公园、大配套建成之前,交通大道、轨道交通确定方案尚未通车之前,品牌大盘和高价地块出现之前。除此之外,还应做到全面剖析,注意“三看三更”。即既看价格,更看价值;既看广告,更看实际;既看奖杯,更看口碑。

  80后置业者的狂热

  如今,通过二手房中介咨询、购买二手房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多,其中“80后”的年轻人占到很大的比重。同前两年相比,出生在“80后”的人群逐渐充当着市场经济的主体,而且也逐渐面临着定居、结婚等购房置业需求。

  “房贷”与“啃老”并存

  80后,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有他们独特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在于金钱的使用方法,大多都比较随意。因此,产生了“月光族”、“啃老族”、“超前消费”等一些系列新名词。据了解,80后置业,多以以下几种方式存在。

  其一,凭借银行按揭购房,俗称“房贷一族”。这类人在自身工作年限不长,积蓄不多,并没有完全做好充分购房准备时,交纳了首付款,然后由自己按月还贷,随时背负财务风险。

  其二,凭借家庭力量购房,俗称“啃老一族”。这类人在自身没有积蓄的情况下,在父母的支持下,依然购房。或由父母全权操办,或由父母先交首付,自己月供。

  80后人群应该如何买房?

  楼市的迷雾不断与购房者年龄的日益年轻化之间形成了较大反差。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80后人群究竟应该怎样买房子呢?

  有专家表示,80后人群,在置业规划方面不宜好大喜贵,应抛弃置业必须一步到位的思想,根据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做出合理的决策。建议实行梯级置业的理念。在自己经济实力不强的情况下,可先选择租房来满足居住需求,合租是不错的选择。在工作相对稳定,收入较为丰厚时,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理智消费,可以选择购买总价较低的二手房,兼顾了居住和投资两大功能。在工作一定年限后,事业略有小成之时,不妨再考虑升级置业,购买新房、大房。如果家长们有意为子女购置房产,也应在子女有一定理财能力,有一定经济基础以后再辅助子女购房,这样才能真正使年轻的购房者成为“业主”,而不是成为“房奴”。

  在按揭贷款方面,不宜过分要求年限短,或急着想尽快还清贷款,而过分压缩日常生活开支,降低原本应该保持的生活质量。有经济学者认为,月供超过收入1/3,就已经是超过警戒线。避免较早背上大笔债务当房奴,令生活如履薄冰。一个家庭的月还款额为家庭月收入的30%—40%最为合适。

  白领置业者的选择

  在成都的购房消费群体中,白领阶层逐渐成为开发商积极争取的"香饽饽",他们普遍认为白领这个群体的经济收入较为丰厚,思想比较活跃,最容易接受“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这种新的消费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