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脉络,是开发商对“卖房子”的热情和规范。209家开发商的218个楼盘,这已是成都楼市的新记录。在过去的6天时间里,每1个楼盘都必须在30平方米左右的展位上,与其他217个竞争者进行面对面的较量,春交会楼盘资源相当充沛。
即便有如此大的竞争压力,开发商在春交会上的务实趋向与理性头脑仍有展现。包括展位装修、形象宣传,都追求简洁实用,而销售则保持了头脑清醒。97个作为形象展示的参展项目中仅有1家出现违规收取排号费的现象,相关管理部门迅速进行处理之后,该企业立刻停止了违规行为。
第二个脉络,是购房者对“买房子”的理性和从容。去年秋交会参展人数63万人次,本届春交会则达到了86.214万人次,可是,成交金额从去年秋交会的17.73亿元下降到了今年春交会13.782亿元???人数上升,成交金额反而小幅度下降,是因为购买力量减弱吗?
现实情况是:春交会上的购房者已在货比三家、谨慎出手。假想你是个购房者,当你发现自己只需要在春交会上步行2个小时就能看尽218个楼盘,你会不会马上掏钱?过早掏钱下单,许多人会产生“恨不相逢未嫁时”的剧情。
聪明的购房者不需要精通楼市,他只需要在春交会上把楼书提走,然后在河边茶馆一边翻成都商报房产版,一边翻项目楼书,岂不更加从容、更加理性?“稳起看房、稳起买房”这样一种良性健康的买房情绪逐渐为广大的消费者所认同。
第三个脉络,是政府对“保障房子”的决心。当大多数公民需要政府在房价上涨时保护其居住权,要有个地方遮蔽风雨,那政府必然会选择恰当的手段去“保障房子”,即保护公民合法的居住权益。
本月,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明确提出: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引导高端、调控中端、保障低端”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思路,建立和完善公共住房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实施保障,进一步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问题,让成都的老百姓人人有房可住,保持成都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事实上,住房保障成为政府重点书写的段落。对廉租房屋,家庭年收入8000元以下、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6平方米以下的廉租对象,政府“应保尽保”;对经济适用房,以买受对象“不挑不拣”为前提,政府是“按照标准、提前登记、按需建设、保证供应”进行建设。
政府的决心,是给所有成都市民一个“定心丸”。折射在本次春交会上,这种决心带来的结果就是市民逛楼盘时候气定神闲,有钱则买,缺钱则挣,不是买不起房子就没地方挡雨???“成都老百姓人人有房住”。
春交会历来是当年成都楼市的风向标。回顾6天的楼市盛会,我们发现,在成都楼市整体健康的背景下,春交会为成都楼市创造的最大财富,是让购房者更加从容地选房、购房,使开发商更认真地建房、卖房。
何必着急?你慢慢挑房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