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成都楼市,起步于2009年主城区12月6527元/每平米的房价高位上,借势充裕的社会流动性和被唤醒的投资投机性需求,吸纳了因CPI高点和通胀预期带来的资产转移风潮,接连突破严酷的“政策狙击”,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成都主城区的房价送上了8500的单均价最高点。与几年前个别市区楼盘单价破万引发非议不同的是,今年的成都楼市,“万元盘”在二环内比比皆是,向来以“川”为天下的蜀国国民,真要感叹“此一时彼一时”矣!
坦诚讲,在”成渝经济区”有点眉目之前,笔者视之如狗屁,但最近眉毛见长的信息,加上北、上、广、苏等地的调研,使得笔者坚信几年内,成都市的房价会达到一个让行业外人士难以琢磨的境地。(具体数目不讲,实在是害怕网络流氓的无聊攻击,本来无偿坦诚相见,怎奈要拿当事人父母的器官说事,真的是不值得。)
言归正传,说成都楼市的房价变化,以及态势。事实上,成都市主城区的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从2005年来,按照略高于GDP的涨幅上涨,作为一个综合性、基础性、主导性、先导性产业,这个涨幅是比较合理的(相对于北上广)。这之中,07年是个高点,源于全国性楼市热潮。

2010年这一年间,成都楼市房价并未因调控而发生剧烈振幅,而是基本呈现缓升状态,8月份整体均价曾出现环比小幅小调,主要原因是4月新政的累加效应和季节性因素。9、10月又随着下半年的楼市旺季而继续缓浮。基于12月份的房价基本稳定8500元这个范围的判断,2010年12月份的主城区均价同比上涨30%。(即相比于2009年的12月)。至于成都市的郊区,由于处于供给高峰,与成都市主城区的均价差距进一步拉大。当然,也可以说,郊区比成都市主城区更具有投资价值。

2010年的成都楼市已然完美收工,这其中的内涵并不是说成交量和均价跟以往年份的比较,而是在面临重重政策狙击下,已然能够创造如此业绩,而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成都楼市的业内,并不能因此就飘飘然不知其所以然。诚然,这种业绩没有几把刷子是做不出来的,但也不能高估自家刷子的功能,成都市城市价值的提升,包括地铁、城际铁路、环境整治、及其他配套设施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成渝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第四极的价值正在得到全国的认同(个别楼盘省内市外和省外购房比例占到50%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最好说明),都是今年促使成都楼市在全国楼市拥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大家务必自省和反思。
至于2011年,只能说,纵观去年以来的楼市,决定楼市走向的因素,已经或正在“异位”,房价蜂拥的背后依然暗流涌动,寒流又要来了,还是准备扫把扫雪为要……
至于建议,该买房的买房,该骂娘的骂娘,这都是权利和习惯,悉听尊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