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酒店式公寓在厦门这座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遍地开花,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就在厦门酒店式公寓市场“百家争鸣”的时候,厦门于今年4月掀起对酒店式公寓市场的全面整顿行动,绝大多数酒店式公寓面临被“清理出户”的生存危机。厦门酒店式公寓该何去何从,成为社会各界探讨与关注的话题。
今年“五一”旅游黄金周眼看就要到来,厦门酒店式公寓的处境却颇为尴尬。对于大多数经营者来说,面对“五一”旅游黄金周所带来的无限商机,他们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在整顿“风暴”过后,厦门酒店式公寓市场面临着重新“洗牌”。
“比星级酒店低廉的价位,比星级酒店更人性化的服务,给身处异乡的您一份家的自在、舒适和温馨。”这是一家酒店式公寓打出的广告。
近年来,随着厦门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旅游业规模逐年扩大,酒店、宾馆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一大批酒店式公寓便开始进军厦门,并在厦门“落地生根”,有的甚至还以连锁经营的模式向外地扩张。酒店式公寓受到消费者,特别是20岁至40岁的消费者的欢迎。
厦门的酒店式公寓主要集中在岛内,分布在思明区的轮渡、中山路、厦大、东渡、火车站、莲坂、前埔、禾祥东西路,以及湖里区的江头、塘边、殿前等地段。酒店式公寓一般会“栖身”在这些地段的繁华商业区、大中型居民小区、交通主干道周边等区域中,而且分布密度较为集中,有的甚至一栋楼就有9家酒店式公寓。
某酒店自助公寓姜总经理介绍,厦门的酒店式公寓一般规模不大,少的十几间客房,多的也就上百间。酒店式公寓一般都是租下小户型商住大厦的十多间到五六十间套房,重新进行统一装修,添置居家设备便开始营业,运行成本比较低,而与住宿条件相似的二、三星级的酒店相比,酒店式公寓价格一般便宜三至五成。
厦门的酒店式公寓起步虽晚,发展却非常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厦门酒店式公寓有近200家,提供的客房约5000套,并出现连锁经营模式。然而,最近思明区、湖里区工商部门分别对辖区内的酒店式公寓进行摸底调查及突击检查,却发现大多数酒店式公寓均以物业中介、酒店管理的名义出现,性质介于私房出租与酒店经营之间,核准的经营范围内并无“旅馆、住宿”内容。
据初步统计,思明辖区共有酒店式公寓128家,客房2096套、床位2787个,其中30多家无任何证照,其余大多证照不全。此外,厦门约九成以上的酒店式公寓分布在居民住宅区,客人与居民有交叉混住的现象,甚至与物业部门、楼层居民发生一些冲突,管理起来难度相当大。
记者了解到,治安问题是酒店式公寓目前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与一般酒店、宾馆直接与公安机关信息挂钩的情况不同,并非所有酒店式公寓都会主动将住户信息提交当地派出所登记,有的酒店式公寓在旅客登记方面比较疏忽,这就容易造成有的旅客用假身份证或假姓名进行登记,一旦发生治安刑事案件,执法部门便很难进行调查处理。
另外,记者从思明区工商局注册登记科了解到,目前在该局注册登记的酒店式公寓大多以贸易公司的名义注册,一旦发生消费投诉,将增加执法部门查找被投诉机构的经营主体的难度。
思明区工商局中华工商所副所长黄建成也指出,该所在对辖区内的一些酒店式公寓检查时,就发现有的经营者巧打“擦边球”,以“置业服务公司”或“酒店管理公司”的名义经营,实际上是在从事酒店式公寓经营。
湖里区工商局江头工商所副所长陈淳告诉记者,该所工商执法人员对位于建邦大厦一家名为“兴家园酒店公寓”的酒店式公寓检查时,经营者提供的营业执照竟然是厦门兴家园科技有限公司的。位于建邦大厦的“青年阳光酒店式公寓”的经营主体是青年阳光置业代理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属房屋中介,却在从事旅店业。工商执法人员在调查中发现,该公司给住宿者填的住房单据是房屋租赁协议。
许多酒店式公寓正是披着类似的“外衣”隐藏在居民楼里经营,没有直接的主管部门,容易造成监管不到位、市场缺乏规范等问题。
近两年来,厦门的酒店式公寓生意红火,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投资者投资小户型的热情。有一些房地产商也专门针对酒店式公寓来开发楼盘。
来自泉州的胡先生于今年年初在禾祥东路奔马新村附近投资了三套一房一厅,还没全部交房,就有一家从事酒店式公寓经营的公司找上门来要向他包租3年,租金也基本达到了胡先生预期的标准,胡先生很快就答应了对方的要求。胡先生称,找一家规范化的管理公司统一经营,既省却了自己装修的麻烦,收入又比较稳定,自己也省得操心房屋出租问题。他原本打算再投资几套这样的房子,但当他得知厦门正在整顿酒店式公寓市场,便决定先观望一段时间再说。
据了解,目前厦门小户型中,一房一厅在所有房型中是最好出租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