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新政效应为成都楼市带来的不仅是成交量上的全线复苏,还极有可能掀起新一轮外来房企的进驻热潮。虽然4月土地市场难以赶超3月的火爆局面,但在此期间,融创、金融街、方兴地产、北辰实业、宝能地产、融科智地等现身土拍现场的川外房企,已经向业界传达着蓄势抢滩的信号。川外房企频频向成都 示好的同时,众多川内本土房企却被迫退出房地产开发领域。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航瑞赛置业有限公司收购铸信郫县项目的相关款项已经到位,支付过半,成都老牌房企铸信地产被收购的消息本就被传得沸沸扬扬,此时再度升级。一时间,“成都本土房企何去何从”这般老生常谈的拷问又再度回到舆论的热点。
其实,成都房企分化严重失衡的尬尴一直被关注,从未被超越,只是在这场愈演愈烈的“悬殊拉锯战”中,川外房企也不免被淘汰,川派房企也不失有新晋力量,看点多,可本土房企阵营“略逊一筹”的本质却让人不忍直视。
四足鼎立 成都房企格局稳中有泪
在成都房地产市场上,大致可分为四大阵营:即以绿地、万科、保利等为代表的内地地产大咖队;以九龙仓、新鸿基、新世界等为代表的小资港企团;以蓝光、国嘉、金房等为代表的成都本土品牌房企军;还有以蓝润、雄飞、邦泰等为代表的川内二线新晋房企。
成都这座“来了就走不了”的城市,辐射西南乃至全球的国际魅力,已经令国内乃至国际的开发商所折服。在面对一票拼资质、拼品牌、拼财力的地产大牌面前,成都不少本土房企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
远的先不讲,去年成都房企TOP20中,位列前十强的成都本土房企仅有蓝光、置信、国嘉,其中置信排名第8位,国嘉排名第10位;今年,一季 度全国房企销售面积TOP100中,川派房企仅蓝光地产与邦泰集团相伴相知,其中,蓝光地产排名第24位,邦泰集团排名第68位;而一季度全国房企销售金 额TOP100中,位于23名的蓝光地产就形单影只了,孤身一人了。
成都老牌本土房企遭遇瓶颈,后续乏力,佳年华、金茂、置信、金房等均已经低调开发,发声甚少。不仅如此,据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四川至少已有30家本地企业退出房地产开发领域。
所以,虽然成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维快维稳,四方合力推动楼市繁荣,可是,本土房企落寞之殇却是一根软肋。
房企“洗牌门”分化加剧 两大困境待突围
近几年,从全国到地方,房地产市场“马太效应”已经形成常态,房企阵营竞争激烈。经历了去年的持续低迷,“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寡头时代下,成都房企“洗牌门”愈演愈烈,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外来企业的进驻,川派房企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加巨大,尤其是中小房企。
据业内专家分析,当下成都中小房企面临两大困境。地价上涨速度快过房价,对于财力有限的中小房企来说,面对越来越高的开发门槛,只能与优质地块 擦肩。退而求其次的地块只能让项目在后期销售上更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而缺乏资金的中小房企遇到融资瓶颈之时,为了生存也只能借助民间借贷等成本高昂的 融资方式,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
二线房企后来居上 川派实力升级可待
土生土长的成都房企,似乎只剩下“蓝光”一家寡头,而近年来从四川二线城市纵身跃入成都的房企们可谓势头强劲。
据不完全统计,进入成都的川内二线城市开发商已达30余家,其中不乏蓝润、领地、雄飞、邦泰等在成都发展的风生水起之辈。
从四川达州走出的蓝润,从乐山出发的领地,以及来自自贡的雄飞集团,均在成都市场多盘联动,为成都楼市注入新鲜、拼搏的血液。今年3月,“一拍惊人”,入手成都三处潜力商业地块的蓝润更是在一众新秀中华丽“出位”。
虽然二线房企想逆势突围的难度很大,但从拿地、扩张的节奏来看,他们大有趁胜追击,发扬川派的势头,川派房企逃离“频临淘汰漩涡”命运的轨迹或许正在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