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西南财大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2013年,我国城镇住宅市场的整体空置率达到22.4%,城镇空置房为4898万套。对此,华远地产原董事长任志强称绝不可能。争议由此发酵。西南财大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的结论,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的数据,这一数据曾获得王志纲等地产大佬的认同。
所谓空置率,就是闲置不用的房子在房屋总量中所占比率。如果西南财大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调查属实,那么高达22.4%的空置率足以证明,时下的住房存量很大,需要花大气力进行消化。不过,这个结论自然没有得到包括任志强在内的业内人士的认可。
不过,无论是专家的研究成果,还是任志强的推算结果,空置率确实还没有明确的结论,甚至在统计指标和口径上,比如对城镇化的理解,比如住房空置统计口径,比如“带着房子进城”的农民如何统计等,都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没有形成共识,自然在结果上也存在差异,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也让外界听得一头雾水。
对于住房空置现象,每个人似乎都有话可说,也有真切的体验。如何统计房子的空置率,网友的提法是“每天晚上去数灯光”。虽然此法不尽完全,但估计也会八九不离十。不过,住房空置率并不是想像中那样难以统计。2012年6月,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总队表示,公安部门共采集录入建筑物信息146.7万条,房间信息1320.5万条,截至当时已核对流动人口信息725.5万人,标注出租房屋139万户,核对空置房屋381.2万户。北京市的空置房高达381.2万套,与1320.5万套房屋总量相比,占比居然高达28.86%。一城尚且如此,全国层面的情况自然不容乐观。
住房空置现象并不足为奇,一方面全民炒房的时代,很多人都有一套甚至多套住房;另一方面,长期的“土地财政”之下,商品房开发出现了较长时期的疯狂增长,“再造一个新城”也成了很多地方共性的施政策略。在这种情况下,被媒体盘点的“鬼城”不断出现,一些地方的过度开发造成商品房存量需要很长的消化周期。在这种情况下统计出一个较为准确的空置率,对于如何判断楼市的动向,有很重要的作用。
空置率成谜,还有一个利益角力的因素。开发商包括政府对此讳莫如深,自然是担心由此引发市场恐慌,对本就处于下行的楼市带来更大的负面预期;而消费者更需要一个明确的空置信息,以此窥探楼市的前景与结构,从而在投资和消费选择上更加有事实依据。利益诉求不同,在看待空置率上有着不同的倾向,若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予以佐证,那么这样的争论就很难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是抛开各种主观因素,必须意识到,住宅市场的空置率不仅是一个市场命题,更是一个社会和民生问题,甚至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房屋空置率本不应成为无解之谜,这是对公众诉求回应的需要。这就要求大家要抛弃利益成见,回到求真求实的起点上,才能理性探讨和共同解决,让原本模糊和混杂的空置率,得到清晰地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