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分类检索 | ![]() |
未来都江堰“凤凰振翅”
昨日,在专家评审会上,同济规划院的专家们向大家展示了未来的规划图,整个画面呈现凤凰振翅的形态。“其中都江堰老城与生态绿化区、聚源新区共同组成‘一体’,构成城镇都市发展带。沿龙门山脉边界的玉堂、中兴、青城山、大观共同构成旅游服务带,向西南延伸,形成‘西翼’。蒲阳、胥家至彭州一线发展工业制造业,作为向东延伸的产业带,形成‘东翼’。”同济专家表示,未来都江堰将化身为“凤水之城”,一体两翼、振翅欲飞。据了解,在这一规划中,分别从规划背景、城市发展目标策略、城市性质、规模等各个方面对今后三年的恢复期以及再后十年的提升期做出了详尽的规划理念。
对这样一个事关都江堰未来城市发展的城市总体规划,昨天各级相关部门和7名专家都给予了众多建设性意见。巴蜀文化专家谭继和强调,都江堰今后的城市建设发展,必须从真正意义上让水亮出来。“建筑模式、街道布局模式可采用多种亮水的模式,最好是杆栏通透式模式,能视水、能见水。”
一环外新增旧城居住区
在规划中,都江堰还对中心城区进行了功能划分,将其分为“三心七片”,分别为旧城旅游服务片区、旧城生活居住片区、玉堂旅游配套片区、中央公园现代休闲服务片区、都江堰新区综合片区,以及两个乡村休闲片区。“今后都江堰一环内的旧城居住片区,将形成7个居住社区,居住人口将呈逐步向外疏解之势;一环外的旧城居住片区将在现有11个居住社区的基础上,再规划新增11个,最终达到22个居住社区。”同济专家表示,聚源作为未来都江堰的新城,将会更多承担起都江堰次中心功能,除了会形成17个居住社区,突出其居住功能外,还会重点发展重建性产业,结合其丰富水系,形成水网新城,最终成就其具有吸引力综合性城区的形象。而玉堂片区作为整个都江堰的旅游配套区,将形成5个居住社区,实现其近期重点打造的旅游功能与居住功能。
制定三级避难通道标准
针对中心城区的建筑将分段限高,对城市的公共空间进行空间划分、轮廓界定和特色分区,以此来强化都江堰市原有的空间格局和景观风貌特征,形成优美舒适的城市系统。据介绍,其中建设路以内地区大部分建筑高度控制在6米以下,相邻的局部建筑协调区控制在6-14米的高度;新建设的地区建筑高度控制在15-20米之间;滨河地区的建筑高度适当降低,主要控制在6-14米之间;高层建筑主要布置在剧院新城的中心区和一环至二环间的中心位置,建筑高度控制为40-60米。
此外,该规划还针对都江堰特殊地理位置,制定了“三级”应急避难通道标准。这三级通道分别为,避难主通道:有效宽度大于15米,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和交通性主干道;避难次通道:有效宽度大于7米,主要包括主干道和部分次干道;避难支路:主要为其他各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