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学习资料 -> 政策法规
您的搜索条件: 无,分类:所有
分类检索  
成都小产权房成拆迁难点 将速推城中村改造
成都慧人房产人才网      2010/1/8 10:02:09     成都房产

  据成都市建委的数据,预计到2012年完成的总量657万平方米拆迁总量的城中村改造,截止到2009年末已经完成了533万平方米。改造范围内总户数约19405户,本地人口约12.7万人,非本地人口约7万人。尽管任务已完成逾八成,但成都市建委的一位官员却对此表示出了一些担忧,该官员称,由于城中村人员众多,房屋权属复杂,拆迁补偿与人员安置皆面临诸多难题,因此能否按目标完成全部拆迁还是个问号。

  明年内完成全部拆迁工作

  本网近日从成都市建委了解到,列入我市首批城中村改造的片区有琉璃场、文家场、黄田坝、百仁、土桥、天回、簇桥、金花、机投、青龙场、龙潭寺、赖家店共12个场镇,这些场镇均位于城郊结合部,涉及改造范围13.08平方公里,改造范围内建筑面积657万平方米,其中,国有土地上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集体土地上建筑面积534万平方米;改造范围内总户数约19405户,本地人口约12.7万人,非本地人口约7万人。

  据悉,此次城中村改造自2007年8月启动,2008年正式进入拆迁阶段。截止到2009年末,已经完成旧房拆迁面积533万平方米,实现投资约110亿元。其中武侯区、成华区2009年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安置房和公建配套设施基本建成。

  但余下的124万平方米却基本是“难啃的骨头”。成都市建委房地产开发处副处长何学军称,城中村改造的重中之重就是拆迁,而剩下的拆迁项目基本都是难度很大的,要按计划在明年内完成全部拆迁,相关部门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高房价下的拆迁压力

  据何学军介绍,今年主要推进的城中村改造是青羊区黄田坝场镇、武侯区簇桥、金花、机投场镇、金牛区土桥场镇等,目前武侯和金牛的拆迁,由于产权比较单一,推进速度较快,但政府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比如武侯区的拆迁改造基本都是在亏本运行。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原因在于不断高涨的房价。“现在主城区房子均价都6000多了,如果只补个四、五千元每平方米,你让我们到哪去买房子?”一位土桥的被拆迁居民对于其提出的高补偿标准行为作了上述解释。何学军表示,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政府最后为了快速推进拆迁改造,补偿标准也不得不一再提高。

  据本网实地调查,土桥片区的拆迁补偿基本都在5000元/平方米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1万元/平方米以上。

  存在数亿资金缺口

  拆迁成本过高带来的后果即是资金压力。

  据了解,目前成都市拆迁改造资金多是来源于国有投资公司,而资金问题在拆迁过程中也表现的尤为突出。2009年4月,在成都市建委的公开的城中村改造存在的五个问题中,就有三个问题与资金有关:在文家场镇的拆迁中,青建投公司760亩范围内按今年确定的拆迁任务(除集资建房、粮店、文家信用社暂缓拆迁外)有6000万元资金缺口,其中包括已签拆迁协议的资金缺口4000万元(含区财政借款2000万元)和今年实施道路建设拟拆迁的费用2000万元;在黄田坝,青建投公司1070亩配置地拆迁资金约7亿元未纳入国开行一期贷款盘子,二期贷款也未到位;百仁场镇城中村改造投资主体未在拆迁所在区注册成立公司、拨付拆迁资金。

  小产权房成为最大难点

  不过,在建委看来,城中村改造最大的难点还不仅仅只是资金的短缺,城中村大量的小产权房才是考验未来拆迁工作的头号问题。

  据何学军介绍,城中村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初,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刚刚推行不久,为了吸引外资,发展当地经济,全国都在推行小城镇建设,成都也在其中。

  于是多个村镇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建起了小区、商业街,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居住质量,更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以青羊区黄田坝村为例,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小城镇建设的推行,黄田坝村也利用集体土地,开发了一个总量约10万平米的西金苑住宅小区,由于该小区无产权,因此价格极其低廉,导致一大批外来城市、农村人口进入该片区,还形成了一横一竖两条商业街,很快盘活了当地经济。

  但在城中村改造这一背景下,西金苑小区现在也不得不面临拆迁的尴尬,根据本网了解到的情况,由于西金苑小区属于小产权房,因此赔偿标准极低,由此也引起了700多户外来人口的负面情绪,给拆迁带来了很大困难。

  何学军说,明年要拆迁的项目基本上权属都比较复杂,对这些“小产权房”,如何补偿和安置目前也是政府最为头疼的事情,只能各个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