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学习资料 -> 市场调研
您的搜索条件: 无,分类:所有
分类检索  
告别"暴利时代" 2009成都开发商面临五大机遇
成都慧人房产人才网      2008/12/25 11:04:00     

同样的境遇下,悲观者看到的是风险,而乐观者永远看到的是机会。十年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从零开始;十年后的今天,当楼市进入下滑通道,很多过惯了舒服日子的开发商,突然之间变得怨天尤人。而面对即使是“半瓶水”的楼市,依然没有信心,反之相信半瓶水的乐观者,将成为下一个成长期的英雄,事实可以见证。

对于机会的发现、判断和驾驭能力,将决定2009年诸多房企的不同生存状况。2009年,开发商如何借助政策外力,在资金、土地、销售、战略转移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口?将机会转化为自身的发展壮大,是摆在房企面前的重要一课。

机会之①

理性,让市场更规范

房地产告别“急功近利”时代

“阿猫阿狗都在做地产”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当成都房地产经过多年的发展进入到目前的深度调整期时,回归理性的痕迹尤为明显。经历了前几年的房价的持续上涨和2008年的持续走低,使得开发商真正的能从浮躁的氛围中警醒自己:真正沉下心来去回归房地产的最本质,对于产品的研究、对于市场定位的深入挖掘,而不是像营销缺失的年代,一个消息放出便可销售一空,丧失了最有价值的环节。

在2005-2007年地产企业飞速“野蛮生长”的时候,成都房地产市场形成了明显的卖方市场,往往是数以千计的购房者排队抢购。因此开发商、营销代理几乎无需花费太大的成本和过多的考虑,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而正是后者将市场的成长“营养”丢掉了。

从去年宏观调控开始,成都楼市销售锐减,随着9.27新政和5.12地震的双重作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计划推迟”、“卖地割肉”,一时百态丛生,繁华的楼市一下子进入到一个快速下滑的萧条时代。

2009年,成都楼市与速度无关,在严峻的挑战下,“慢”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新的机会。

企业高管们力求现金回笼、放弃盲目扩张、减少非必要开销、慎行债务式融资等等举措,看似中庸保守,实则沉稳务实;在开工面积这一基本指标上,放弃五档位上的高速狂飙,锁定于低档位循序渐进。尤其对于在2006、2007激流勇进、四处开花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有机会在慢节奏里梳理一番头绪,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机会之②

务实,让企业回归本质

房企杜绝 “亚健康”

近一段时间,业内盛传着某开发公司裁员、某开发公司减薪一半的消息。市场销售清淡,开发商日子不好过,也波及到了中介、经纪、装修,甚至银行的房贷部门。而据业内人士预测,这股裁员潮将在年底达到高峰。

长期以来,“财大气粗”的房地产企业造就了不少“打工皇帝”,年薪上百万元、几十万元的职业经理人比比皆是,普通销售人员的工资也明显比其他行业要高得多。今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这一黄金职业已风光不再,不少房企开始从内部做起,纷纷裁员减薪,以求减少开支、降低成本。如今,这场房企“瘦身”运动已逐渐蔓延中国的大江南北,许多新招的大学毕业生刚就业就失业,有的小企业裁员幅度甚至超过50%。

“一场声势颇大的地产公司裁员潮正在逼近。”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状况下,裁员已是整个行业的现象,并非一两家公司的个别现象。根据调查发现,万科、中海等国内地产巨头均不同程度地缩减了公司人员编制。

“裁员潮”之后,不少企业亦花费了不小的力气去梳理楼市旺季难以静下心来解决的公司管理问题:除了市场环境因素外企业内部还存在哪些问题?是否要重新梳理、调整一下发展理念和战略规划?是否要重新确定企业的管理模式并建立健全精细化、标准化的开发流程……

机会之③

现房,促进市场健康成长

现房时代,改变房企生存方式

2007年“9.27”楼市宏观调整之后,随着封顶贷等一系列提高金融门槛的政策出台,在市场供需失衡,消费渐趋理性的情况下,成都楼市开始出现了一大批现房和准现房。

如今,成都楼市迅速从卖方市场转变到买方市场。一方面,开发商迫于资金压力,不得不以降价促销等方式推动销售;另一方面,购房者的观望情绪越来越浓,大量期房积压,准现房和现房比例大幅度提高。

2008年下半年,现房销售对期房市场造成的冲击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现房、准现房项目在房交会期间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销售业绩。中海、华润、恒大、金科、博瑞、瑞升等品牌开发商热销的产品均为准现房。不少期房项目的销售表现都不如人意。

业内人士称,现房销售将在2009年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

机会之④

升级,地产整合迎来最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