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学习资料 -> 人物
您的搜索条件: 无,分类:所有
分类检索  
专注做代理——访世联地产顾问(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劲松
成都慧人房产人才网      2008/12/24 16:28:00     

人物素描

在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加塞特的《大众的反叛》里,奥尔特加毫不隐瞒他的精英意识:世上生来有精英和大众两种人之分,前者是那些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人,他们不认为自己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会满足于现状;而后者则甘于平庸和随波逐流。陈劲松显然属于精英一类。

1990~1993年,他任香港中国海外地产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曾主持参与开发了海华花园(湾仔),海裕园(粉岭),海连广场(粉岭),海丽轩(跑马地)等近十个项目。1993年底加盟世联地产顾问公司,成为重要创始人。

陈劲松先生凭借“发掘物业价值,节约交易成本,专业解决中国房地产问题”的努力和对行业的贡献,十余载唯精唯一,专注不懈地在房地产专业服务领域的耕耘,和对行业不断进步的推动性贡献而在地产界享有较高的声誉。现任广东省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深圳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香港地产行政学会会员、深圳市法定图则委员会委员、阿拉善生态基金常务会员、2006年受聘为国家建设部房地产估价与房地产经纪专业委员会委员。世联地产顾问(中国)有限公司业已发展成为专业实力和业务规模名列前茅的房地产综合服务商。

同时,陈劲松还积极致力于房地产专业的研究与传播。1994~2003年,出版专著《地产市场解读——世联的实践》,《门槛》、《认识》、《在场》以及《估价师操作实务》、《现代物业管理》、《深圳楼宇买卖手册》等多部合著。2002年,发起策划了《地产评论》的创办,并主编“世联10年•城市地产系列丛书”之《新都市主义•CONDO与小户型》、《社区•大盘出路》、《CBD•写字楼与国际公寓》、《城界消失•旅游地产》。其中,《规划的市场评价》、《城市更新之市场模式》、《联合开发》、《公共住房浪潮》、《新城模式》等受到业界广泛赞誉。陈先生倡导的“平台不败”和“长跑”理念,也受到行业的广泛推崇。

带领世联十多年一路走来,有人说他是世联的“精神领袖”;作为《地产市场解读世联的实践》、《门槛》、《认识》、《在场》等多部专著的作者,有人觉得他具有文质彬彬的学者气质;还有人把他归为“王石的阶级弟兄们”之列……众说纷纭。直到他用洪亮的嗓音和颇具感染力的笑容开始与你交流,才令先前种种的猜疑烟消云散。眼前的这个被王石戏称为“资产阶级”的人,是北方的豪爽和南方的儒雅的混合体。

个人理念

开公司有三条:一叫取势,二叫明道,三叫优术。取势最重要,明道其次,优术第三。公司领头人要干什么?要明道,当然,要取到势就更好,势是什么呢?是形势、大势,但不一定是宏观。

发展商需要理性预期学派。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都是跟着未来的预期来调整现在的动作,未来预期房子大涨,你现在就应该买房,而不是根据真实的情况。

中介公司的价值在组织价值,而不是资产价值。做这个行业,老老实实地做,也挺有尊严。实实在在地做,也能换来社会的尊重。中介公司的价值在组织价值,而不是资产价值。你认为麦肯锡有多少资产?它连车都是租的。

我们是长跑运动员。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是两拨人。基于对中国房地产长期看好,世联想长跑,不是短期搂点钱。 

对  话

美国著名作家史蒂文.贝格拉斯指出:事业成功达到巅峰之后,不仅仅意味着掌声、荣誉和财富,它更意味着成功者有一种克服困难的能力,一种坚持面对竞争威胁、适应变化并忍受痛苦折磨的能力。

在香港,人生第一次的升华

【研究院】:我们知道,您的事业发展很大程度和您曾在香港中海工作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能谈谈您在香港的发展对您后续事业发展的影响吗?

【陈劲松】:那段工作经历对我的影响很大!

香港是当今众多成功人士的发家福地,那时我刚从学校毕业,只好在香港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的最基层干管工,生活多无趣!当时想着这样可不行,得想办法充实一下自己。

我想着如果整天找上司问问题,别人肯定嫌烦。而且香港人的上下级关系又十分明显,如果你有地产问题去问他们,领导会认为你是“小毛孩子”,与他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肯定懒得理你。

那就自己学吧,可香港地产书刊不像内地这么多,但我发现报纸却很多。于是就利用下班时间大量阅读报纸上的地产信息,把所有的精彩部分全部一个不拉的剪了下来,装订成册,并认真做笔记,不懂的话题,就一个圈一个圈地作记号。这样很充实的过了一年半,发现剪报和笔记已经有了厚厚的三大本,但地产问题也积累了不少。

不记得具体是哪一天了,我终于鼓足勇气,拿着三本问题书去向上司请教。上司先是大吃一惊,后聊着聊着,发现两人还有不少的共同话题。最后,快要离开座位走出办公室的时候,上司抛出一句:“劲松,你明天到地产部报到吧”,当时,我差点没有高兴得跳起来。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