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五条”等系列政策遭到业内人士“炮轰”。近期,在由广东省地产商会等联合举办的“‘新国五条’下房地产形势与对策地产沙龙”上,多家品牌房企相关负责人坦言,此轮限售、限签等政策是行政手段过于干预市场的结果,过于一刀切,仅从表面上解决数据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房价。
政府限价高端项目陷入泥淖
据调查了解,此次地产沙龙吸引富力地产、星河湾集团、雅居乐集团、侨鑫集团、招商地产、颐和集团、龙光集团等十多家广东省房地产企业的代表与专家、学者参加。
针对从4月24日起广州市全面执行商品房住宅预售价格网上申报并执行价格指导的新规定,不少与会房企代表坦言,作为继北京之后,第二个明确表示要对房价进行指导的城市,广州的“政府限价”新规,已对住宅销售带来影响,相当一部分高端项目陷入泥淖之中,进退两难。
沙龙现场有房地产企业透露,旗下的豪宅项目虽然买家认购一直稳定,但自4月底以来能顺利网签的单位却寥寥无几,签约难已严重影响资金回笼;更有人透露,因为项目定位高、成本高,预售价格无法大幅下调,原本预计四月底五月初上市的新货,至今仍迟迟难领到预售证。
本次“地产沙龙”主办方———广东省地产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朝辉指出,“政府限价”的新规定实施后,定价过高的楼盘拿不到预售证无法开售,这至少在短时间内,对抑制房价确实是个重大举措。相信在政府的大力监督、整顿下,广州市的房价应该能维持在合理水平。不过,这个新规定在技术层面如何实施?“指导价”该如何确定?由什么人来确定?究竟怎样的价格才算“过高”?才算“合理”?什么价位才能通过发预售证?都需要真正与市场接轨,需要及时,准确的市场数据做支持。
业界呼吁抑房价也应抑地价
5月6日,“新国五条”落地广州后首场土地拍卖会上拍出“新地王”———白云同宝路地块折合楼面地价高达25597元/平方米。
黄朝辉指出,一方面是政府为抑房价,通过种种行政方式来“限价”;另一方面,在土地市场上,虽然政府也推出了限总价、竞建保障房等新方式以求能“限地价”,但从根本上看,目前的土地出让方式仍然没有改变“价高者得”的惯例。所谓“牛毛出在牛身上”,发展商配建保障房的成本,最终都会摊到商品房建设用地的成本上,“价高者得”让“面粉贵过包”的现象再现,房价又如何能抑制住?!黄朝辉建议,若在土地出让之初,就限定未来销售的最高房价或配建保障房等才有可能真正把房价抑制在合理水平上。
与会专家和业界人士也纷纷指出,只有解决目前相对较为单一的土地出让方式,采取更有效的方式从根本上既限地价,又限房价,才有可能从源头抑制住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
吕劲(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行政手段干预太多了
从全球来看,最严厉的政策就诞生在中国,如果中国政策放在韩国,房地产业就会死掉。
我国房产政策一直都有创新,但近两年整体政策却有所倒退,行政手段对地产行业干预太多,中央一声令下,地方政府就要被迫表态。中央过于一刀切了。其实,在短暂时间内,出台如此严厉的政策,未经各地的推敲和分析,是欠妥的。
从众多城市表态来看,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我个人认为这是进步,也反应了地方官员执政的水平。中央在最近两次国务院会议上不再提此事……这释放一种信号:政府的手不要管得太细,把握大的宏观政策即可。
李国添(广州招商房地产有限公司营销客服部部门副经理):政府考虑问题不够细致
政府考虑房地产政策的时候还是比较粗的,例如144平方米以上是豪宅,这一数据太低了,大家都知道,中国货币超发非常厉害,2010年的时候,1000万元的签约量也就是一二十套,3000万以上的签约量也就是二三十个,2011年1000万以上的签约量达到了2000套,3000万的签约量达到了3000多套,说明钱贬值了。我认为房价应该细分,例如海珠区是3万元的均价,珠江新城4万元是正常的,增城、从化、南沙、荔湾的价格相对便宜一些。
朱伟明(龙光地产广州区域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限价政策给市场埋下隐患
今年的房地产政策,我有切身体会。限价政策一出,南沙很多项目未办到预售证,包括创鸿一品、龙光棕榈。其他区域的项目也是一样,由于没有拿到预售证,不得不延后开售。
政府在办预售的时候,限定我们的价格,同时网签的时候也加以限制,目的是让增长的数据在控制范围之内。各区都拿出新的地块推地,包括南沙,众多的房地产公司在4月份纷纷参与,地价被大幅度推高,同时又限制预售价,导致我们房企现在身陷痛苦的泥淖中。
作为房地产商,我们也希望房地产业能够健康发展,不希望爆增长,更不希望房价大跌。但政府限制预售价格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从表面上解决了数据的问题而已。同时,还给市场埋下了隐患,比如,一些企业可能会采用双合同等应对策略,这可能会导致客户不认账,增加买卖双方矛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