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双轨制”
暴涨、暴跌都不应该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对各方同样会造成伤害。
不管是成都,还是全国其他城市,需求从未消失,只是被行政措施暂时压抑。开发商至今未现大规模倒闭潮,如何让人性中正常的“贪婪”回归理性,制度设计才是根本。
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可以积极影响存贷利率、房税、土地供给、基础建设拆迁规模、投资需求、炒房行为甚至收楼标准,自买自住需求如何满足?降低房价门槛、建经济适用房、补贴低收入家庭都是办法,但都是很费周章的系统工程,一劳永逸的捷径并不存在。
所幸,包括成都在内,全国各地面对中低收入者的保障房相继开工建设,就目前情况来看,成都四个在售保障房项目释放出了政府方面的积极信号,“双轨制”的房地产体系正在确立。
从1998年以前完全计划性地分配住宅,至之后将房地产业无过渡推向市场化。政府欠了许多旧账,想要弥补需一定时日。成都四个在售保障房项目仅仅拉开了这类住宅供应的序幕,按现在初见端倪的政府思路,由保障房+商品房构建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双轨制”将作为新的思路呈现。影响几何,难以草率下定论,毕竟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后续政策、怎样制定之后商品房市场买卖规则,都需要一步一步去解决。
焦急等待房价下跌的人,大可保持平常心,按各自需求去选择买与不买,而非纠结于能否抄到最底部。
六块腹肌无须羡慕,人人可有,只用花点时间,健康楼市亦是如此。
伴随着购房者们即将共同度过的2011年,搜房网从未停下记录的笔,剧情曲折精彩背后折射出现实的被动无奈。用严苛目光审视成都乃至全国房地产市场,是因为我们迫切想一起思索出合理的解决之道。
围绕成都,盘点正在进行中,《2011年成都楼市白皮书》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