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如果把2011年的成都楼市看作一本书,其开篇风格大体可用焦虑进行概括。市场各方在房价跌不跌、成交降不降的困惑中,焦虑地试图理清今年整个楼市走向。
即将翻完的2011,楼市基调已无悬念。封底处,作为编剧的政府引导着市场回归理性轨迹,但对开发商而言,资金窘境悄然降临,惊慌成了他们经历调控后的共同表情。
2011年,用白皮书的形式总结成都楼市,我们将今年标题命名为《封面焦虑 封底惊慌》。
成都,这一年
1月,成都迎来了自己今年唯一高潮,成交百万方;
2月,成都制定出了具体限购令执行细则,就全国范围看,限制力度属从紧一类;
3月,成交骤然降温,“倒春寒”成为提及最多的词汇;
4月,城南某开发商用一个略带色彩的户外广告,给出了降价诉求;
5月,豹纹装女郎们也无法在春交会上吸引更大的成交,观望基调开始确定;
6月,成都主城区出现土地流拍,住宅滞销开始传导至土地市场;
7月,新盘及新批次投放市场的节奏放缓,主城区开盘个数大幅减少;
8月,吐血、拐点,成都楼市的菜场气质显现,吆喝降价声四处响起;
9月,秋交会简陋亮相,打酱油者居多定调买方市场;
10月,土地零成交,成都不愿面对的一个尴尬数字;
11月,一干高端敢死队死在沙滩上,使得高端不受影响成了个伪命题;
12月,我们共同去等待••••••
这一年,成都楼市变动轨迹和全国无异,高开低走的局面显现着宏观调控应有作用。
就调控后的表现来看,成都给出了一张不尽人意的成绩单。
这一年,成都有着太多不同之处,区域、政策、房价、房企、市场、以及购房者自身心态变化,给了我们盘点成都楼市提供了无数可用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