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 综合新闻

安然丑闻“敲山”未“震虎” 三洋造假再惊全球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年4月4日    更新时间:2008/11/26 15:42:00    作者:佚名

经历相同的丑闻,日本三洋电机与安然公司唯一的不同是,后者已经破产,而它还在苦力支撑  

即便2007年的暖冬创造了全球同期历史最高温,不宣而至的日本版“安然事件”还是让全球产业界感到周身寒彻。这次的肇事者是自作聪明的日本三洋电机公司。

2007年2月23日,由于怀疑国内电器巨头三洋电机在2004年3月结束的财务年度中,蓄意把子公司亏损的1900亿日元减报为500亿日元,并把隐瞒的巨额亏损留于事后冲销,日本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对其历史账目展开调查。受此事件影响,三洋电机当天股价跌幅最高达28.8%,投资者信心已是一落千丈。

巨头公司身陷财务造假危机,三洋电机绝非开先河者。早在2001年的时候,美国能源公司——安然就曾用种种手法掩盖公司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以致暴露后资不抵债而被迫破产。事隔5年,三洋电机又爆出财务造假新闻,且与前者相比,其手段的高度相似和涉及金额之巨大令人震惊。

尽管目前取证工作还没有结束,也有消息称日本证监会暂不就财报问题起诉三洋电机,也不主张罚款,但分析人士还是担心,近几年来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的三洋电机,其财务造假案将可能如安然丑闻一样,随着调查的深入而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从而迫使证监会改变初衷,并最终导致它被摘牌甚至是破产。

这并非杞人忧天。

三洋电机噩梦的开始,其实可以后推至2002财年。当时,三洋电机公布的一组数字显示:截至2003年3月的年营业额高达2.18万亿日元;营业利润也同比增加了47.5%,达到783.0亿日元,但由于受到有价证券评估损失等因素影响,三洋电机出现了728.2亿日元的亏损。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三洋电机对2003财年扭亏为盈的期望。

该公司常务董事、副社长、首席财政官兼服务企业集团首席执行官古濑洋一郎认为,2003财年公司营业额有望达到2.45万亿日元,同比增加12.3%;营业利润也将增加29%,达到1010亿日元,从而最终实现255亿日元的盈利。

情况似乎真如古濑洋一郎所言,三洋在2003财年的销售额比去年增长14.9%,达2.50万亿日元;营业利润955亿日元,同比增长22%。而在对盈利原因进行分析时,其年报认为:一方面数码相机与手机市场的出色表现,使得占据着总销售额40%以上的AV·信息通信产品部门的销售额增长猛烈,达到1.2万亿日元;另一方面,电子元件部门和电池部门的销售利润也十分明显。三洋电机对在下一财年实现销售额、营业利润分别提高到2.6万亿日元和1100亿日元表示乐观。

更出人意料的是,2004年5月,三洋电机宣布调整之前发布的2003财年业绩报告,表示“在对资产评估采用美国会计标准进行严格解释后,决定把当初发布的345.6亿日元税前利润上调为459.9亿日元,同时将28.6亿日元净利润上调为134亿日元。”

“今天看来,这一次调整应该就是财务造假案完成的标志。”一位接受外界采访的三洋电机前员工说道,“一切都是盲目自信惹的祸。”据他透露,2002年三洋电机的亏损中家电部门的“贡献”就多达104.8亿日元。而当2003财年第1季度结束时,这一状况非但没有转机,反而愈演愈烈:27亿日元的亏损同比增加了11亿日元。以上员工还表示,公司后来追加利润的动机更多是出于“树立市场信心”考虑,并“坚信子公司将很快恢复盈利,以往的赤字也会被冲销”。然而,当2004财年结束的时候,三洋电机的报表却刺眼地显示着高达1371亿日元的亏损!

三洋电机从天堂坠落到地狱。而实际上,早在2004年7月的时候它就完全有机会发布巨亏预告。

据知情人士透露,2004年三洋电机第1季度的财报显示,公司的纯利润仅为23.3亿日元,同比已经减少了10.7%。另外,包括锂离子电池、液晶面板以及激光头业务的利润缩减也高达36%以上。但它没有对此做出任何反应。及至2005财年,尽管初有觉悟的它分别于9月、11月两次对该年度财务状况预期进行修正,但其市场表现已是惨不忍睹。

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3月底,三洋电机净亏损多达2057亿日元!除了AV设备及白色家电业务所属的消费者部门与上年相比出现120亿日元的营业赤字外,数字家电、数码相机以及手机等业务皆低迷不振, 而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元器件部门也出现了61亿日元的亏损。虽然商用空调在海外的销售势头良好,达到1176亿日元,但由于规模相对较小,营业利润仅19亿日元,甚至还比同期减少了2亿日元。

利润,终究没有因为三洋电机的“自信”而眷顾它。

 
·
·
·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