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 专家观点

商业地产在“高端路线”中迷失

来源:新浪乐居 火光熠熠博客    发布时间:2012年9月4日    更新时间:2012/9/4 10:49:33    
前几天带小孩去SM广场看电影,本来计划吃午餐的地方却被打围了,上书“必胜客SM广场店正在筹备中”。我了个去,本来想花32元重温筷客我特喜欢的红烧牛腩饭的,妈的只好到肯德基啃它的垃圾汉堡+鸡翘了,小家伙却开心得不得了。“坑德鸡”,坑你妹!孩子们都给这些垃圾食品坑坏了!花了更多的钱,却只能忍受汉堡+油炸食品+可乐,这TM是一个体面中国人应得的周末吗?
 
    好在我们买了电影票、四处闲逛的时候,却在四楼发现了一家卖咖啡的小店,叫“99℃炭烧咖啡”,小家伙要了杯鲜榨西瓜汁(看着老板切的西瓜、榨的汁),我要了杯焦糖特浓炭烧,两个加一块才28元,坐在中庭的小木栈里,感觉这才是自己想要的休闲生活。
 
    但是,我发现这里四楼的招商情况也很“火爆”:碎碟已经在对面开业了,左边是澳门豆捞,右边是禾川寿司,斜对面还有一家果立方八月底开张……个个都是七八个铺面的规模,只有这家小咖啡店只有一个门面,显得小气而寒酸。我不得不担心,这间小店连同旁边两个空着的门面迟早会被“高附加值”的什么垃圾取代,比如哈根达斯,或韩国烧烤。
 
    这样的“商业升级”正在我们身边不断上演:东门大桥头的四季情怀咖啡,在我钟爱两年后,被一家烧烤店取代;万达锦华城的米罗咖啡被更贵更无趣的西式快餐挤掉,38元一份的腌笋牛腩商务套餐终成回味;还有一杯咖啡一个下午的舒坦闲坐,在万达广场再也找不到了;我在两年前博文《房地产是万恶之源》中提到的那家烧菜馆也撤了;二环以内,再也找不到5元钱能解决早餐(2个包子、1碗稀饭、1个鸡蛋、1碟泡菜)的地方……
 
    早餐店在城市的濒临绝迹是城市商业误入歧途的最显著标志。
 
    诚然,商人逐利是市场经济最大、最根本的动力,但利益也分可持续的长期利益和不可持续的短期利益,如此不断拉高商业供应的消费水平,同时一味追求高换座率、高人流量,便使整个商业业态陷入自相矛盾之境,因为高消费必然导致人流减少,而人流不足,又会对万达广场、SM广场这类商业综合体造成致命打击。更为严峻的是,城市东南西北、里里外外,这类只专注城市高消费群的商业综合体还在竞相开发、落成,我们哪有那么多高消费人口把这些商业综合体都养活?
 
    个人投资的临街商铺随行就市,暂且不提,但作为投资商持有并统一运营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应有更长远、更战略的商业计划,不能对每一平方米经营面积都实行“价高者得”的原则,要根据城市主力消费人群分布结构,预先按一定比例规划、分配对应的商业面积,比如:满足较高端消费的面积略少一点,但位置和资源配置最优;满足人流、快餐式消费的面积较多,位于快速通道周边;满足个性化、忠诚度消费的面积最小,位置偏僻,但租金相对较低。如此这般,不同消费能力的人们在这里各得其所,其乐融融,整个商业综合体才会有声有色、历久弥新。(城市低消费群应受到ZF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但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如果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都不再急功近利地拉抬商业格局,而是理性地进行招商、运营,追求可持续性的长远利益,其对临街商铺的正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我们的城市生活将会更加舒适、从容。对某些人来说(比如本人),到一间习惯的咖啡店喝上十年、二十年,将不再是奢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