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声音
代表委员对天府新区非常关注。在会场里,在小组讨论中,记者屡屡听到这4个字。1月19日,本报记者与几位代表委员约谈,他们认为,天府新区应探索内陆地区的改革发展路径,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破题。
嘉宾观点:天府新区不应只是产业成都的复制再造,应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开放特区”。
主持人:正在抓紧编制规划的天府新区“新”在哪里?承担着怎样的发展使命?
廖果(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天府新区的“新”,首先是理念新。天府新区建设将摆脱很多旧有模式,用最少最宝贵的要素实现一个区域崛起的梦想,引领城市的未来。
过去不管是搞工业园区还是经济开发区,很少能把工业发展、生活服务和人的提升结合起来。天府新区把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统一起来,不仅重视GDP、财税收入,而且重视生态环境指标,这就是出新。
罗雪松(省政协委员、资阳市政协主席):整合成都周边城市优质资源打造的天府新区,应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发展中争取主动,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作出核心贡献。它应该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开放特区”,而不仅是产业成都的复制再造。
建成“高地中的高地”
嘉宾观点:天府新区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应避免与周边地区同质化。
主持人:天府新区如何实现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目标?
廖果:天府新区规划应该以知识经济为引导,将制造与服务业、生产与生活等有机融合。这是一种引领未来潮流的模式。照此发展下去,天府新区将建成为西部最好的发展区域,那会是“高地中的高地”。
罗雪松:天府新区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应避免与周边地区发展“同质化”。在区域布局上,应挖掘环境容量的最大化;在发展重心上,产业布局、交通循环、管理服务中心等应整合优质资源。要立足全省的总体布局和发展趋势,重点布局电子、信息、汽车、会展、旅游等产业,在有效整合利用资源过程中推动区域合作。四川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