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 政策法规

调控最“猛药”出炉 2011成都力推限价商品房

来源:成都慧人房产人才培训网    发布时间:2011年1月17日    更新时间:2011/1/17 10:19:14    
继2007年成都首批限价商品房问世后,限价商品房将在今年重出江湖!据悉,成都市中心城区去年开建的保障性住房套数中,限价商品房就占44%左右,这些总数约为4000套左右的限价商品房可望在今年陆续推向市场。
机构人士对此表示:随着限价商品房的大量入市,居高不下的房价或许能真正被撼动。

  价格、申请门槛双双降低

  “限价商品房今年铁定出炉,面市的信息将及时在媒体上进行公布。”成都市某政府人士对本网表示。

  尽管该人士对各类别保障房的具体套数未明确表示,但从成都市城乡房管局网站最新公布的相关信息资料中却可看出:2010年,中心城区共开工新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共计9000多套保障性住房。 其中,限价商品房为4000套占44.4%,经济适用房次之为33.3%,廉租房为22.2%。消息人士称,如无意外,这些限价商品房将在今年起陆续面市供应。

  伴随限价商品房一起出台的,还有不少新的利好政策。据悉,与2007年、2008年推出的限价商品房相比,今年的限价商品房五城区(含高新区)单身居民也能申购。而在价格优惠方面,2007年推出的限价商品房比同地段优惠10%,而此次推出的限价商品房将比同地段的商品房价格低15%—20%。

  据悉,今年全川还将继续推进保障房建设,并加快限价商品房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性住房在全社会住房供应中的比重。

  限价商品房曾遭冷遇

  据了解,这不是成都市第一次提出限价商品房,早在2006年,成都市政府即提出推行限价商品房政策,2007年3月,首批限价房出炉,但由于受理首批申购数竟不足房源数1/3。此后,成都接连又推出了第二、三、四批限价房,申购条件也是一再地放宽,很多市民才勉强出手。

  据了解,在推出限价商品房之前,成都市政府曾在全市开展过住房状况普查,在驷马桥街道的树蓓社区,就有481户符合购买标准,然而在限价商品房推出之后,前来咨询的人却仅有2人。据一些居民反映,限价商品房与普通商品房虽然存在价格差异,但对于他们这些买不起商品房的低收入群体来说,优惠10%后的房价还是属于“买不起”的价格。

  此外,不少限价商品房由于地处偏僻,周边配套差, 因此自然也就更无人问津了。

  据了解,正是由于以往的限价商品房存在上述各种问题,因此此番成都市政府在限价商品房方面,均做了相应的改进。

  首先在地段方面,此次的限价商品房一改以往地处偏僻地段的做法,均在东、西、北中心城区,如总房源为1000多套的“胜天人居”项目,就位于胜天路旁的杨东天片区,交通、环境配套较好。而在价格优惠方面,也从以往的10%升至15%~20%。

  此外,为了让限价商品房真正实现满足中低收入群体需求的目标,在申购条件方面,也做了相应放宽。据了解,根据去年3月的成都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只要家庭年收入低于7万元(单身居民年收入低于3.5万元)的无自有住房家庭,或现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6平方米的家庭均可申购限价商品房。 此外,夫妻双方在本市五城区(含成都高新区)工作,且两人在本市连续缴纳5年以上综合社会保险或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无房外来从业人员家庭也可申购限价房。

  业内看好其抑价作用

  尽管限价商品房目前并没真正落地,然而却已经引发了业界内外的强烈关注。

  一机构人士称,以位于荆竹西路旁的“荆竹苑”为例,该片区周边的商品房单价约为每平方米6500元,按优惠15%的幅度来算,一套50平方米的房屋就能优惠近5万元。“因此一旦大量的限价商品房上市,其周边的商品房价必然会受到相应影响。”

  也有机构人士称,只要限价商品房供给达到一定规模,就会完全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而这不仅将有效遏制房价过快的上涨势头,甚至还可能引致未来房价的下跌。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称,从目前情况来看,限价商品房投放总量仍稍显偏小,且对进城务工人员和入蓉外来人口硬性要求至少在成都参加社保三到五年,因此对购房者产生的心理预期可能并不会太大,抑价作用能否到哪种程度,还需时间检验。

  一业界人士则提出建议,称政府部门应该在各种费用上更多地让利,让限价商品房能更大幅度地惠民,以增强买房“夹心层”的针对性;此外,每年的供应都应该规律性推出,不应该时有时无。  

  延伸阅读:

  中心城区限价商品房申购条件

  限价商品住房用于解决家庭年收入低于7万元(单身居民年收入低于3.5万元),不属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且无力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的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家庭或个人可申购一套限价商品住房:

  (1)具有本市五城区(含成都高新区)正式城镇户口的无房家庭或现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6平方米的家庭;

  (2)具有本市五城区(含成都高新区)正式城镇户口,年满35周岁,无自有住房的单身居民;

  (3)连续在本市缴纳3年以上综合社会保险或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已婚或年满35周岁的单身无自有住房的本市农村进城务工人员;

  (4)夫妻双方在本市五城区(含成都高新区)工作,两人在本市连续缴纳5年以上综合社会保险或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无自有住房的外来从业人员家庭。

  价格和面积:限价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原则上按照比同等地段同品质商品住房市场价格低15%—20%的标准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建筑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3人及以上家庭购买面积不超过90平方米、2人家庭购买面积不超过75平方米、单身居民购买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

  .申购办法:限价商品住房申购实行申请、审查、公示、轮候制度。申购人提出申请,市、区房产管理部门和民政部门分别审查住房情况和收入情况,在申购人所在社区、街道和公共媒体上公示10日后批准。

  延伸阅读:川居民向"十二五"建言:缓解"看病难"建保障房

  省统计局专题民调结果:近九成受访者对“十二五”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改善民生,未来五年你最关心哪方面?在2011年四川省两会召开前夕,四川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关注四川“十二五”规划及两会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受访者比较认可“十一五”期间四川发展成就;近九成受访者对四川“十二五”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改善民生方面迫切希望提高医疗、养老保障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对物价上涨过快的担心,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受访者2011年的生活预期。

  “十二五”前景近九成受访者说有信心

  本次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方式,在全省城乡常住居民中随机抽样进行访问,调查有效样本1800个。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十一五”期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认可,认可率为93.0%。

  分城乡来看,认可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城镇受访者认可率为96.2%,农村受访者认可率为86.7%。数据表明,农村受访者感受到的变化比城镇受访者少一些,在今后城乡统筹中农村的发展更应引起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四川“十二五”规划的关注度为87.2%,

  84.4%的受访者表示,“十二五”规划会对未来五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当问及受访者是否对“十二五”规划期间四川发展前景有信心时,88.6%的受访者表示有信心,其中选择“很有信心”的受访者比例为34.9%,“较有信心”的比例为53.7%。

  “十二五”期待医保养老涨工资都靠前

  2010年初,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十项民生工程。此次调查中,受访者分别对这十项民生工程进行了满意率评价。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这十项工程平均满意率为79.6%。分城乡来看,城镇受访者满意率为78.5%,略低于农村受访者满意率81.8%。

  在十项民生工程中,受访者对“民族地区帮扶”和“基础设施”、“教育助学”、“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的满意率都超过了80%;对“医疗卫生”、“百姓安居”、“生态环境”满意率偏低,分别为71.4%、73.2%和73.7%。

  分城乡来看,农村受访者对“医疗卫生”的满意率比城镇受访者高出了16.6个百分点,反映出近年来农村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成效比较显著。

  当问及受访者“四川在‘十二五’规划中改善民生方面最迫切的任务有哪些”时,选择“提高医疗保障标准”、“提高养老保障标准”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比例名列前三位,分别为57.2%、48.4%和42.8%,都超过四成(此题为多选)。

  “十二五”建言解救蜗居族缓解看病难

  调查显示,53.1%的受访者预测“2011年个人及家庭生活会比2010年好”,较去年同期调查数据低了18个百分点;预测“差不多”的受访者占34.7%,较去年高了10.7个百分点;预测“比2010年差”的占12.2%,较去年高了7.3个百分点,原因是“物价上涨快”,“收入减少,生活质量降低”、“就业压力大”等。

  对于即将召开的2011年全省两会,关注度为88.1%。受访者积极建言献策,在住房、医疗、食品安全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住房方面,受访者提出政府应在“十二五”规划中,为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制定具体目标,多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重视建房质量等。

  医疗方面,受访者提出,希望能降低看病费用,药品价格应透明、公开,希望提高大病报销比例,提高报销效率,建议全省医疗系统联网,医疗卡可以全省通用,希望普及医疗保险,提高医疗保障标准,特别是解决农民、退休人员、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的就医问题。食品安全方面,建议强化责任追究,大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的检验和日常督察,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对不良商家应该重罚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