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 专家观点

限价拍地将全国推广 土地出让不再"价高者得

来源:成都慧人房产人才培训网    发布时间:2011年1月13日    更新时间:2011/1/13 9:50:21    

京市去年为防止“价高者得”而在土地招拍挂中推出的“综合评标”、“限地价竞配建租赁房面积”等出让模式可能将在全国推广。昨天,在北京召开的国土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部部长徐绍史表示,今年将深化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认真总结、规范和完善“限房价竞地价”、“双向竞价”、“综合评标”等多种房地产用地出让模式,推动工业

用地弹性出让和租赁制,推动土地供应由“价高者得”的单一目标向完善市场、保障民生等多目标管理转变。

“招、拍、挂”核心成“价高者得”

20世纪80年代末之后,土地市场在全国主要城市逐步建立。1992至2003年,全国累计收到1万多亿元的土地出让金。自2004年以来中国土地出让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努力推行土地“招、拍、挂”。由于“招、拍、挂”的核心是“价高者得”,全国土地收入猛增。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达7000亿元人民币。2007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接近1.3万亿元,其中招拍挂出让土地收入超过900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约六成。2008年中国土地市场明显降温,全国土地出让总收入9600多亿元。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总价款为1.59万亿元,同比增加63.4%。

疯狂竞价致屡屡出现“地王”

事实上,从2007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地土地交易中,挂牌出让中的疯狂竞价和屡次出现的“地王”,一直是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正是如此,去年4月,北京市国土局副局长曾赞荣表示,北京将改进“价高者得”的挂牌出让方式,更多的采用“综合条件最优者得”的综合评标方式,开发商的报价在评标中的比重只占25%。评标中还将设定地价的合理区间,如果超出区间,开发商即使报价再高,评标中也无法加分。

在北京市国土局尝试的这种新出让模式中,评标因素包括土地价款、付款进度、开发建设周期、企业资质、业绩、财务情况等。同时,投标人以往出让合同履约情况、参与建设政策性住房情况,以及投标人近期拿地情况和对未来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的承诺等因素,也首次纳入评标条件。北京市随后推出的多宗“综合评标”出让地块成交结果显示,“价高者得”现象得到了抑制,房山区长阳镇3号地、8号地,昌平区北七家等地块最后得主都非“报价最高者”。此后,北京还试点了“限地价,竞政策性住房面积”的出让方式,即先限定地块的合理最高上限地价,开发商报价达到这个价格后改现场投报配建政策房面积,谁投报政策房面积多,谁就以合理最高上限地价拿地。

延伸阅读:国土部:加强和改善房地产用地调控 整治闲置土地

徐绍史表示,2010年,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参与宏观调控,有力促进了稳增长、调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积极探索公租房供地政策。坚持有保有压,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用地,严禁向“两高一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项目供地。合理配置土地计划指标。

2010年,全国实际建设用地供应642万亩,比2009年增加了18%。全国共清理房地产闲置用地13万亩,处置10万亩。强力推进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首次覆盖全国、首次启动问责。开展77个城市的全程例行督察。土地和矿产违法违规势头得到遏制。

徐绍史说,国土资源管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实现供需双向调节的任务还非常艰巨。明年乃至“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土地和矿产资源需求将持续上升,供需矛盾加大,国土资源管理形势依然严峻。

徐绍史坦言,今年,虽然中央要求,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要防止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但各地加快发展势头强劲,土地需求十分旺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17个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园区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民生项目、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用地需求将明显增加,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与此同时,土地供给相对不足与土地利用粗放浪费并存,贯彻节约集约方针的难度大。土地执法形势总体趋势向好,但违法违规用地仍然总量大、比例高,从2009年度卫片执法检查结果看,违规违法占用耕地27万亩,特别是重点工程项目和部分行业用地以及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严重。土地管理形势更为复杂。

徐绍史指出,2011年,要加强和改善房地产用地调控。要科学编制和实施房地产用地供应计划,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确保2011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要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继续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开发利用的动态监管,大力推进闲置土地整治清理,加大违法违规房地产用地信息公开和查处力度。(完)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