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 政策法规

成都慧人房产培训网 成都“地票”戛然刹车

来源:成都慧人房产人才培训网    发布时间:2011年1月13日    更新时间:2011/1/13 9:30:51    
去年11月16日,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持证准入”制度的公告》,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在成都拿地的开发商必须先持有同等面积的“建设用地指标”。

  在房地产业界看来,建设用地指标无异于开发商进入土地市场的“入场券”,这个“入场券”就被人们戏称为“地票”。

  1月7日,成都百花西路成都国土资源局内,各路地产大亨云集,这里要进行的是2011年成都第一次土地拍卖。根据公告,本次拍卖的5宗土地中有4块都是位于郊区,但却仍然引起当地和部分外地媒体的关注,这是因为,按照成都市2010年的规定,这是成都进入“地票时代”后的第一次土地拍卖。

  在竞拍前,多个开发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次参与竞拍土地,无论是政府还是竞拍公司,均要求使用“地票”。

  但这次土地拍卖并没有出现“地票”的身影,成都市面向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的“地票”交易,在经历了异常火爆的首次拍卖之后,却戛然而止。对此时代周报记者在拍卖现场向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和成都国土资源局求证,对方均未答复。

  溢价率385% 建设用地遭哄抢

  时间回到2010年12月17日,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农村产权交易所拍卖大厅人头攒动,室外寒冷的空气丝毫没有影响大厅里的热度。

  这里正在进行的是成都建设用地指标拍卖。在这次拍卖中,共有2000亩建设用地指标被放上拍卖台,它们被分割成面积为10亩、20亩、30亩、50亩、100亩、150亩、200亩不等的30个标的进行拍卖,最终面积总成交额高达14.57亿元,最低价46.5万元/亩,最高达到92万元/亩,均价为72.8万元/亩,而建设用地指标的起拍价,只有15万元/亩,溢价率高达惊人的385.9%。

  仅从高溢价率的角度,还不能完全直观地反映建设用地指标拍卖的火热。当天,共有179家企业参与竞拍,万科、保利等大牌开发商悉数到场。由于本次拍卖规定,每位竞买人的最高购买限额为200亩,甚至还有少数大型房企穿上了“马甲”,携关联公司以多重身份参与竞拍,以求获取更多建设用地指标。连并非为房地产企业的中石油也以84万元/亩的价格购得20亩建设用地指标,总价1680万元。

  在进行其中一个标的拍卖时,拍卖师刚刚说完“拍卖起始价每亩15万元,加价幅度为1万元或者1万的整数倍”的竞拍规则,话音未落便有多位竞买人迅速举牌。更有志在必得的人根本没有耐心进行每次1万元的加价,当该标的价格刚刚升到16万元/亩时,便有一位竞买人直接喊价抬高到50万元/亩,现场一片哗然。

  最终,该标的以79万元/亩的价格成交,而竞得者并不是直接抬价至50万元/亩的那一位,本次拍卖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高溢价率之下,不少实力较弱的小企业根本无力竞得建设用地指标。“本来我们的心理价位是30万元/亩,到现场的时候看到有这么多人,就预料到价钱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但最后涨到这么高,还是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晨曦是来自都江堰的地产“小开发商”,她代表公司举了几次牌后就发现,自己根本不是众多大公司的对手,当最后一锤落下后,晨曦只得无奈地空手而归。

  晨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最麻烦的是,这还不是买地,只是买明年买地的“资格”,就让她和她的公司落荒而逃。“如果今后的建设用地指标拍卖都像这次一样,那我们这些小开发商只有关门或另谋出路了。”晨曦一脸无奈地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对于建设用地指标的高价拍出,成都国土局一位没透露姓名的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未来将有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拍卖,“预计价格将会有所降低。”当时的公告显示,12月29日成都还将再进行一次建设用地指标拍卖,总面积达3000亩。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