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因为地铁疯狂了。其实不应该这样说成都。从1965年中国始建地铁以来,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广州、深圳骄傲了,南京、武汉、长春、沈阳、大连、杭州、成都、西安纷纷铆劲不能落后。除了轨道交通的建设对城市发展应该有的积极意义外,地铁更成为一种符号和标志,承载了太多的城市梦想。
曾经,居住用厚积薄发之力改变城市,而地铁一来,似乎轻而易举就改写了居住价值。
“但是地铁本质无非就是交通工具,从上海到广州,地铁并非是把什么都改变了,也并不是说地铁给城市带来的都是好处。”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地铁本身的好处都被大家给越说越空洞了。
“住在地铁口,晚起半小时”
结果走了20分钟
楼盘广告的移花接木也不是新鲜事了,不过来自实践的感受才叫深刻。
朋友小黄就分享了自己的切身体会——我的“未来小窝”据说就在“未来地铁”的旁边,当时我不清楚地铁规划在哪,于是售楼小姐说‘以后地铁开通,您早上至少可以晚起半个小时’时我就迷离了。结果前几天我和男朋友实地走了一趟,从小区到地铁口走了20多分钟,发型都走乱了。
这个被当做笑料的事实不过是为地铁疯狂的楼盘广告中最小儿科的宣传方式。为了分得地铁的一杯羹,有开发商就打起擦边球。有的项目即使距离地铁可谓“遥远”,仍标榜自己的地铁楼盘。
“说项目近地铁至少可以吸引购房者前来,被问及具体距离的时候我们一般不会回避,这不过是一个噱头罢了。”某售楼人员很直接。
据不完全统计,在即将开通的地铁1、2号线沿线,宣传地铁物业的在售楼盘已经超过50家,真真假假还要购房者自己明辨。
“出地铁进家门”
人气,还是乌烟瘴气
与牵强地铁概念的楼盘相比,“正宗”的地铁楼盘也要一分为二看待。
“地铁组成一张通达整个成都的轨道交通网络,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建在您家门口的地铁站直接享用……”我们对于地铁楼盘的想象,就这样被文字描述给勾勒了。
的确,地铁将极大地汇集人流、物流、将给城市带来更多商气,给沿线居民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但这并非是所有市民的心头好。“我是不打算住地铁旁边的,结果很无语的在我们家那条路有个地铁口。”市民李先生在论坛发帖说。
对于住在市区的人们来说,热闹便捷并非是需要锦上添花的事,而闹中取静反倒珍贵。而如果居住靠地铁口太近,显然会影响居住的私密性。
据有关研究显示,从安全性和私密性角度而言,居民住宅社区入口与地铁站入口之间的距离最好保持一定的距离,人流量较大的主要站口与住宅社区之间应距离200-300米左右。业内人士也认为,一些与地铁站点过于“亲密”的楼盘人流量较大,周边可能存在噪音,小区私密性不好等。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
楼盘保值增值还看品质
地铁楼盘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包赚不赔”,开发商也在保值增值上宣扬着地铁物业的魅力。的确,按照其它地铁城市经验,地铁沿线物业有30%甚至更高的价值提升空间,但楼盘保值增值是个综合因素结果,而房子本身的品质才是基础。
“我们承认地铁是不少市民购房的首选元素之一,但是理性的购房者更关注楼盘物业本身的品质,他们更看重性能价格比,看重规划设计。只有综合品质的提升,才能赢得更多买家的认可。”业内人士对地铁楼盘的认识有时反倒比购房者来得理性。“买房时不仅要对楼盘的设计、定位细加品鉴,还要必须挑剔楼盘品牌、项目品质,只有这样才可在几年后能真正享受到地铁所带来的便利。”
此外,业内人士也提示,同在地铁沿线,低密产品集中的片区相对于高密产品集中的片区升值空间会更大,而新开发区域相对于老城区在前景预期方面更胜一筹。
“在建地铁一号线南终端站仅一街之隔”
规划变更,地铁楼盘转眼没了地铁
关于地铁这件事还要多长心眼的地方就是——地铁规划变更。本来,规划具有不确定性,不到开工都不能最终确定。
想当初,深谙地铁上盖物业的香港开发商,在人之未觉时就开始打地铁主意了——拿地要争取地铁沿线地块;规划时更主动找到相关部门,希望为其开发的项目开通链接地铁站口的通道。开发商占据地铁沿线资源,借地铁规划宣传自己楼盘本无可厚非,可如果一旦遭遇地铁规划变更呢?
成都地铁一号线南北两端线路就曾调整过,南延线终端那一片的地铁楼盘瞬间就没有“地铁从家门前经过”了。遭遇地铁规划变更,开发商可以停止宣传地铁概念,“地铁楼盘”只是没了地铁,而购房者的心里落空和为地铁买单的房价是没有补偿的。
所以请记住了,只有开工了的地铁站点才是确定的,未开工的地铁沿线楼盘都不能算真正的地铁楼盘。消费者在选择地铁物业时应谨慎,而不应盲目,别一看到地铁俩字就头脑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