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春天,房价依然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关于房价的种种争论依旧继续进行着。自2003年开始,北京的房价已经连续四年保持高速上涨。2007年,房价是继续涨下去,还是会有所回落,市场中各种对立的观点不断激荡,不同的利益集团互相博弈。
在这个春天,我们看到政府为稳定房价而继续努力——增加供给、两会热议、加息,政府调控的决心从未动摇;看到开发商一如既往地继续鼓吹“房价会继续上涨”的论调;也看到居民购房意愿下降、军博春展场面冷清、市场中部分大户型抛售的现实。
为控制过快的房价上涨,政府2005、2006连续两年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但调控效果不尽人意,据“我爱我家”市场研究中心统计:2006年北京住宅商品房成交均价同比上涨15.1%,二手房成交均价同比上涨28%。房地产行业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缠,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效果。尽管调控效果不尽人意,但政府在2007年调控的决心仍然没有改变,今年第一季度政府在房地产调控方面的动作依旧不断。
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召开会议听取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要增加供给,引导需求,稳定价格,规范市场,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3月5日-16日两会期间,房价问题为讨论的重要热点民生问题之一,修改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居民住房”被列入“群众不满意问题”之一。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07年针对房地产业的四点发展思路,其中之一明确“正确运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两个手段,保持房地产投资合理规模,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加强房价监管和调控,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而在这次会议上通过的《物权法》,将会对房地产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3月18日,两会刚刚落幕,央行突然宣布加息。3月18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这是央行自2007年以来在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和2006年8月19日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后,再次上调银行基准利率。
央行官方表态称,本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有利于经济平衡增长和结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与央行同步,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18日起上调0.18个百分点:根据建设部《关于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的通知》,从2007年3月18日起,上年结转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由现行的1.8%调整为1.98%,当年归集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不变。
“我爱我家”市场研究中心认为:政府在坚持对房产市场调控的基调不变的前提下,不再一味地从抑制房产需求角度来进行,而是更多地从增加房产供给角度出发来控制房价。而加息虽然幅度不大,但频繁的利率上调表达了明确的政府调控意图,这将会对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以开发商为代表的房价上涨利益集团,继续鼓吹房价会继续上涨。如某地产人士称:“在需求高涨的情况下,供应的短缺造成的市场饥饿,供求关系的错位加剧了房价上涨的压力。估计最快在2007年的下半年市场上才会有较多的供应释放,因此,预计2007年上半年的房价仍旧在快速上升的通道中。”
开发商也在积极实施房价调高政策。有关报道显示:“进入2007年,三环路以内普通商品住宅价格每平方米上涨了500元至1000元。”另一项监测数据显示:约八成项目在春节前后对项目销售均价做出上调,上涨幅度为每平方米300至500元,个别项目的涨幅超过千元。
另外,北京市消费者协会3月7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大概可以看出民众对于房价的预期,这项名为“北京住宅商品房消费者满意程度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价格成为消费者在购房时考虑的首要因素,调查还显示,七成以上的消费者认为房价还会上涨,10.4%的消费者认为房价会趋于稳定,仅有5.2%的消费者认为房价会有所下降。
房价似乎普遍看涨,而在房地产实际交易中却呈现普遍走低的态势。
北京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的《1-2月北京市房地产运行状况》表明:1-2月,北京市商品房现房和期房销售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减少,现房销售面积为45.3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为143.8万平方米,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63.8%和23.4%。其中,住宅现房销售面积30万平方米,下降71.4%;住宅期房销售面积97.4万平方米,下降42.4%。
在央行加息之后,二手房市场更是出现了高端大户型抛售的苗头。我爱我家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大户型二手房挂牌量明显上升,部分业主甚至降价以便加快出手。但接盘性的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