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 专家观点

曾学锦:别再讲“供求决定价格”

来源:成都慧人房产人才培训网    发布时间:2008年8月11日    更新时间:2008/11/26 15:42:00    

--房地产金融手段调控的理由

导读:宏观调控前的房地产,其属性,已由商品充分演变为资产,决定房价的,不是市场的供求,而是预期;房价调控的目标,核心不在房价的绝对高低,而在节奏,实现长期平缓稳定的增长;此次调控的目的,在于打掉人们普遍认为的房价只涨不跌的看法。

 

 

在热闹的房地产语境中,最重要的名词,就莫过于价格了。对价格,有着太多的莫衷一是的说法。

首先,房价应不应该干预,本身就是一个命题;其次,如何评价房价是高了还是不高,又是一个更大的话题;再者,如果假定房价高了,则构成房价过高的成因,似乎又成为了更为复杂的专题;最后,探索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对房价强力干预政策的本质,则更是性命攸关的事情。

面对房地产滚滚洪流中如过江之鲫的说客,听多了太多似是而非的说法,脑海难免浮现出古时“盲人模象”的图象来。但细品之,似乎又不太贴切。隐约的,房地产倒更似有种中国“龙”的感觉。房地产这条特有的中国“龙”,在其神秘见首不见尾的同时,如龙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般,也在极大的影响着当今中国的经济。同时,也正逐渐表现出中国人自己才能明了和把握的气质。

 

房价正在被干预,以及必须被干预,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依然不妨碍我们对房价是否该干预的思考。毕竟,我国整体上是在不断的迈向市场经济。而房地产从自身特征和参与者特征来讲,都具备非垄断和自由竞争的性质。过多的行政干预就显得不合理。当然,房地产还存在着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内涵,但那是政府提供社会安居房或社会福利房的范畴,也不存在对纯粹的商品房开发价格干预的理由。显然,在经济学范畴,找不到干预房价的解读。

 

与房价是否干预同时衍生的,就是如何评价房价高低的问题。显然,就房地产价格的低限而言,我们不能以老百姓是否都能买得房起为标准。因为最极端的,就是福利分房,房地产对我们都是没有价格的,结果我们都几乎赤贫。当房地产有了价格了,我们中的许多人也才成为了有产者。就像我们曾经追求过的“按需分配”一样,尽管动机是好的,但结果却不一定好。我们应该学会把握目标和手段的区别。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