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锦江畔,喝茶聊天的市民安逸闲适;百年春熙路上,逛街购物的人群淡定从容。很难想象,成都是受到8.0级特大地震灾害波及的一个城市。”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挥着手,对记者说,自古以来成都灾害不多,地质灾害尤其少见。
另一间办公室里,成都市房屋安全鉴定办公室主任袁忠祥告诉记者:这次5.12地震对成都市主城区房屋破坏不大,主城区实际危房比例不超过1%。我们美丽的家园——成都,是幸运者,它经受住了8.0级地震的挑战。地震灾害中,成都市区无一房屋垮塌。
地震,就像现在的余震。对于成都人和成都楼市,影响正在衰减的过程中。
权威数据
成交量逐渐增加
住在成都的信心正在恢复,这从成都市房管局所公布的每周交易量统计信息,可得到证实。阅读交易数据,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市场信心受地震影响之大,以及整个市场正处在从地震的影响逐渐恢复的过程中。
地震前一周(5月5日——5月11日)
成都市五城区(含高新)商品房交易总量2277套,面积198274.79平方米。成交最多的一天是5月7日,527套。
地震周(5月12日——5月18日)
成都市五城区(含高新)商品房交易总量806套,面积64971.96平方米,较上一周减少1471套。由于地震的因素,当周成交量大跌。5月13日,成都市区商品房零成交,可见地震对于楼市的影响之巨。
地震次周(5月19日——5月25日)
市区商品房交易总量1787套,面积122688.66平方米,较上周增长981套,从各行政区的情况来看,都呈现为增长状态。就在5月23日,还创造了比地震前一周还高的成交峰值,724套!
地震第三周(5月26日——6月1日)
城区商品住宅成交1057套,面积101786平方米。虽然比地震次周成交有下滑,但单套平均成交面积较上周整整高出了27.64平方米,甚至比震前一周的单套平均成交面积还高出近10平方米。这说明地震之后,宜居的舒适性仍然是购买者考虑的重要因素。
透过数据,可以看到“住在成都”依然具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位原籍四川广元、刚从广州赶回来买房的李毅先生说,在这次地震后重新来审视西部各个区域,“成都还是相对最安全、合适的地方”,安家成都还是最好选择。
专家观点
灾难凸显城市价值
成都尺度地产董事长曾祥庸在5月29日的博文中写道:“地震后的救援、恢复与政府的有效应对,更显成都宜居价值。”
在曾看来,成都市区无一房屋垮塌,甚至没有一个人员直接因为地震受到伤亡,充分体现了成都的宜居价值。同时,在地震后,成都市是灾后伤员救治的大后方,这座城市上至政府、下至普通百姓的快速反应和积极应对,更彰显了成都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气质,加上充足的生活用品、燃油、粮油、蔬菜等供应,以及快速恢复的城市各大产业和市民生活,都说明地震并未影响成都的生活舒适度这一宜居价值重要指标。由此,曾祥庸说:“一个更美丽的成都将不仅是每个成都人的爱,亦是全中国、全世界的爱!”
在谈到这段时间的实际购买力时,成都健鹰策划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健鹰表示,开发商需重点关注三类人群的刚性购房需求。首先是初次置业者,这部分购房群体自去年底受市场影响,推迟买房计划后,一直等待最佳的置业时机;其次是改善型居住者,这是购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房子的人,出于震后房屋的安全考虑,会有换房需求;第三,就是与此次地震直接有关的人,虽然很多人在地震中家园被毁,但不排除他们有成都买房的可能和能力。
为了印证两位专家的观点,记者走近神仙树公园里的“帐篷一族”。夜晚了,四周的高楼已经亮起点点星火,但公园还有不少人住在帐篷里。问是否害怕余震,他们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政府说了成都不是余震区,我们其实也明白,主要是自己心理上有个过程。”他们还告诉记者,有很多人还因为住在帐篷很好玩——以前同在一个小区都不认识,现在很多人离开封闭的家住到帐篷里,彼此成了好朋友,在这种交往中,让他们找回了久违的成都休闲的味道。而这种休闲味道,“真的好安逸”。
特殊政策
绿色通道楼市受益
受“全域成都”的规划影响,媒体在对外宣传5.12的地震报道中,成都成为重灾区,这也多少误导了外地人对于成都宜居指数的评价。实际上,经过成都市房管局的全面排查,主城区住宅都安全。成都市的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都江堰和彭州市。
但在实际过程中,政府给出的各项特殊政策,将让成都楼市广受其益。
5月23日,就是地震发生后的第12天,央行紧急出台特殊金融政策:增加灾区贷款额度,暂缓重灾区部分地市准备金率上调,在各级国库开通绿色通道以便向灾区拨付救灾款。
5月24日,联合国秘书长抵达映秀镇,表示将尽其所能动员联合国力量帮助中国抗震救灾。接着,国外相关科学研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