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1、地震等级:地震的划分通常是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通常划分标准如下,微震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有感地震3-5级称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 5级以上称破坏性地震。
2、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地震烈度同地震等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
地震等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
地震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影响一地地震烈度的五要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
二、中国地震烈度表(简要)
Ⅰ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Ⅵ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Ⅶ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Ⅷ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Ⅹ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ⅩⅡ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3、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4、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由上面的定义得知,地震等级高,并不等于说地震烈度就大,比如今天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说的就是地震等级,而在郑州地震烈度就是Ⅳ度。
我们说的房屋抗震设计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某个地震烈度进行抗震设防,也就是说当遭遇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房屋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时,房屋不致于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简单讲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23.cn/cnhttp://cn.jxmmt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