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 综合新闻

卢中原:如何协调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限制的矛盾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年3月29日    更新时间:2008/11/26 15:42:00    作者:佚名


在2007年3月39日举办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房地产发展态势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卢中原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06年市场特点、07年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卢中原认为去年以来的全国的经济走势的有七大特点:经济增长平稳快速,物价基本平稳,投资增速也是高位趋稳,消费需求是稳中有升,城市新增就业比例比原定多,去年财政收入增幅超出计划2000亿、此外开放性经济也在进一步扩大。总体来看,2006年中国的经济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增长,尽管国内分析对中国的经济担忧比较多,但是国际上仍然看好中国,这就是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我们国人值得骄傲的地方。

在整体局面趋好的、外部总体环境比较有利的同时,卢中原也指出,我们的发展仍处在粗放型增长的状态,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隐忧。卢中原认为,资源环境代价过高,人均资源拥有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都低,但是资源消耗又排在全世界前列,是现在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两难困境,主要的矿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增高。还有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偏低,主要靠资本和物质资源的投入,物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环境资源,将来我们经济增长怎么样更多的靠人力资本的贡献,减少对自然环境和货币资本的依赖,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卢中原认为第一个问题就是投资总规模偏大。一方面是国家在往下控制投资增速,另一方面新开工的项目是在加速的增加,因此就导致了在建总规模,没有完工必须建,新上的存量和增量加一块总规模偏大。卢中原分析造成总规模偏大的原因,是因为现在各地包括我们房地产业界的同仁们有这样一种议论,就是说我们现在已经市场化了,而很多都是民营经济,也不是给国家投资,没有必要国家来干预、来调控。但卢中原认为国家宏观调控对于市场的控制是不可或缺的。

卢中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货币增长偏快。货币、信贷增长都偏快。这会导致投资进一步过热,在这个情况下你想控制投资就比较难。所以这就值得注意,现在大家注意央行调整了存款准备金比例,而且又提高一次银行存贷款利率,原来他们不能不打算调利率,而调存款准备金比例,但是光调这个不行就出台调高银行存贷款利息率,就是为了使市场货币供应量降低。

国际收支不平衡成为第三个问题。现在我们要面对双赢余不平衡,这是很大的挑战。这个看起来是外向型经济,实际上对内向型经济影响很大。比如说将近2000亿外汇储备增加,我们国内是不能流通外汇,必须到人民币结汇,结汇就相当于增加了1.6万亿人民币,这就相当于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大,市场流动性资金过大,就要发行央行票据回收这些钱。票据到期还要还,还要付利息,又有一个货币通货渠道。所以现在外汇多了又造成国内货币投放的问题。2002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增加将近40%是由于结汇渠道投放人民币,所以说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双赢余的不平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一个新的因素,这就是我们现在新的问题。

第四我们增收难度加大,因为年年粮食丰收使粮价下跌,导致农民卖粮增收比较困难。此外农业生产价格上涨,比如说我们国内石油价格上调和国际接轨,导致农民用的化肥,农用的柴油等等他都要受到涨价的影响,导致种粮成本增加。这样卖粮价低,种粮成本上涨,利润空间就少,这样怎么样使农民增收有新的渠道,能够有比较稳定的平抑市场的措施。

第五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增长方式转变很迟缓,能耗污染形势非常严峻。我们在讲经济增长快,速度快、效益好、物价低、人民生活改善比较明显的同时,也要看到这背后巨大的代价是资源环境压力明显提高。去年有一个概括,经济问题叫“三过一高”,投资增长过快,信贷货币增长过快,贸易顺差增长过快,一高就是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代价过高。

第六个问题就是大家经常看到的,群众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学费贵,房价高等等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两会代表委员专门提出来群众关心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的一个就是居民住房,总理把它专门加进去,原来列举一串里面没有居民住房这四个字,说明这个问题在社会上已经广泛的关注,当然还有收入差距、交通、环境问题,这都是群众反映非常突出的,都是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一个个展开讲就太多了,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这里也列出来,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突出的问题。

卢中原认为改善目前双赢余过高的情况,要靠汇率政策、进出口政策、引资政策等等综合配套,仅仅靠调整人民币汇率是很难弄的。改革如果到位,经济杠杆会引导企业去进行聪明的决策。同时通过改革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保持住房需求的稳定增长,稳定房价,改善住房的供给结构。一方面要完善市场可以调节这部分的宏观调控措施,另一方面完善市场不能调节那一部分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制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