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 综合新闻

融资渠道通畅 远洋地产逆市扩张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8年3月17日    更新时间:2008/11/26 15:42:00    作者:佚名
  对于企业来说,逆市扩张可能是风险,也可能是机会。 

  刚刚结束了与青岛颐中公司的合作,远洋地产宣布,在2008年中公司拿地的计划不会因为房地产形势的改变而变化,依然保持在300万~400万平方米的水平上,其中40%仍将采取兼并公司的形式获得。

  但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远洋地产总裁李明显然没有否认楼市已经进入调整期,前两年普遍的乐观扩张局面已经扭转,为此远洋地产决定将发展重点回归到销售及客户上,“房地产公司是为了销售,销售是为了客户”。

  开发规模不变

  “目前远洋地产的土地储备大约在1500万平方米左右。”李明向记者介绍,远洋地产的土地储备量一般保持3~4年的开发量,每年的开发规模在300万~400万平方米左右,未来还将保持这样的土地储备和年开发量。

  为远洋地产逆市扩张铺垫的是,其去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地IPO。该次上市为远洋带来了18亿美元的融资规模。当然,由于国家外汇管理政策日益收紧,外界对于远洋地产融得资金能否顺利进入内地产生质疑。

  对此,李明介绍“公司早留有一手”,上市之前,借外汇管理政策相对宽松的环境,远洋地产借得不少外债用以拿地开发。上市当日,便有5个亿资金用来抵偿外债。综合计算,远洋地产上市所融资金目前已有80%进入内地。

  此外,李明还表示,目前公司在内地信贷渠道亦比较通畅,尽管有部分企业面临商业信贷利率上调的情况,但在远洋地产内部来说采用基准利率,甚至下浮利率的情况更多。

  在通畅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双重作用下,北京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远洋地产展开了其全国扩张的战略。据介绍,公司目前已经涉足天津、沈阳、大连、中山。

  值得注意的是,在远洋地产的城市战略中并未提及青岛,其对青岛颐中公司的收购就此告完全终止。这个在2007年轰动京城的收购案标的额高达21.5亿元人民币,但据称青岛颐中公司拥有118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因此当时这宗交易被称为当年最合算的买卖。

  然而,今年2月远洋地产突发公告,宣布对青岛颐中公司的收购中止。据其他媒体报道,中止的原因在于远洋地产方面发现所取得的数据与卖方披露的资料有实质差异,包括青岛颐中公司对旗下两家子公司缺乏控制权,及其部分土地储备不适宜进行发展。而且,从国有企业转制而来的青岛颐中公司最大的问题是资产不清、股东纷杂。种种原因,导致收购并未于2007年12月31日完成。

  当然,远洋地产方面表示与其他公司的合作还在继续,其中包括与太古公司在北京将台商业中心上的合作。

  李明表示,公司在收购公司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无论是前期的尽职调查,还是后期人员的稳定性方面都十分有经验。故尽管收购青岛颐中公司受挫,兼并其他公司还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部分,新增土地储备量的40%仍将来自兼并。

  战略回归

  在保证既往开发规模的前提下,远洋地产将今年的战略定位为“客户年”。

  但是在过去两年的牛市中,很多企业都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融资和扩张方面。针对这一年,李明坦承远洋地产也是有所亏欠的。

  2005年,公司制定了一个发展战略,这个发展战略核心有5个指标,第一个指标要求公司的净资产回报率到第三年、第四年的时候达到20%。第二个指标是把公司变成一个上市公司。第三个指标是重新树立一个新的品牌,即从中远房地产转化为远洋房地产。第四个是关于公司管理。最后一个指标是客户方面。相对于前四个指标,最后一个指标尚未达到,因此远洋地产方面表示今年的战略重点将放在客户身上。

  就战略重心转移的原因,李明坦言,是来自于市场的压力,客户战略是公司应对市场变化的一种策略。“我不能对市场进行赌博。”李明表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