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 综合新闻

成都楼市“踏空” 部分房企选择观望或转向多投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8年3月17日    更新时间:2008/11/26 15:42:00    作者:佚名
  “近期成都楼市非常不景气,如果半年内不回暖的话,缺钱的开发商要倒掉一大批。”一位刚转手了手中土地的成都开发商张辉(化名)告诉记者。

  实际上,很多中小开发商从入局到出局,都有些不甘心。命运起伏的不仅仅是中小开发商,大开发商也命运多舛。

  随着前所未有的宏观调控轰然而来,很多房企的命运也将随着这股政策浪潮而起伏。有些还在“硬挺着”观望,而有些开始降价促销,更有些已经投资多元产业以避险。

  主导地产商被迫转向

  去年,成都的房地产市场曾经是一片繁荣,地价的历史高位不断被刷新。成都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07年10月,成都市城区的房屋均价也已经上升到了5000元/平米。

  但此后成都楼市急转直下,到了2007年底,成都楼盘出现普遍降价销售的情况,使其成为除深圳、广州之外,中原楼市降价最厉害的地方。戴德梁行机构(成都)住宅部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进入2008年,房屋均价每平米降了400到500元左右,走势低迷。”

  这一变化使得当地有着雄厚资金和土地的大开发商焦躁着、恐慌着。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小开发商基本是拿一个开发一个,但大开发商由于开发量巨大,不比小开发商好过多少。

  “现在公司的楼盘打折的力度很大,有些物业不得不出售给外资。”富力地产的一位高层告诉记者,“主要是公司去年底回归A股的预期踏空,资金紧张所致。”

  同时,阳光100置业集团一位高层私下曾表示,其在重庆的临江高档住宅项目,已经累计亏损4亿元。“预计这笔亏空,要补回来的时间可能很长。”

  而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大背景是:“不止是成都、广州,在深圳、东莞、佛山、杭州等外来投资客占多数的城市,房屋与土地交易明显比以前冷却很多。”一位在成都供职于正合地产顾问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

  早在3个月前,万科就对广州的部分楼盘打折销售,是时,广州楼市已经转“熊”,部分高档楼盘的价格回落了50%。

  有分析师表示,目前开发商主要分三种:一种是以万科为代表,主动降价回笼资金的;一种是坚决“唱多”楼市,仍在观望的;一种是已经开始涉足其他领域,玩“漂移”的。

  而他表示,那些观望的也大多成了“不动产”,就是不愿降价,但也少有人购买,“硬挺着”盼望曙光的来临。

  焦虑和急躁的心态同时也让一些大地产商开始选择其他的路径。“现在的大地产商确实看淡未来楼市的发展。至少,他们现在也有些迷茫。据我所知,在香港上市的部分地产公司,已经开始了多元化领域的扩展。有些公司还进入了文化创意产业。”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说。

  据了解,碧桂园的大股东正在进入利润颇高的“煤制油”领域,前期投资额高达30亿元。而泛海建设也在2007年下半年,投入巨资进入煤化工行业。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前一段时间,有消息说浙江绿城准备进入能源领域。”而这家企业也一直被认为是资金链非常紧张的房地产企业。

  不过,除了寻求多元投资以避险楼市低迷的危局之外,大部分开发商也希望能够参与到如火如荼的保障房建设中来,最近,SOHO中国董事局主席潘石屹曾说,应该在城市最繁华的位置,建造一批廉租房。当媒体问他是否会建廉租房时,潘石屹称“我会的”。

  成都房企做“甩手掌柜”

  如果说,对于大地产商来说是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的话,那么对于小地产商就是要面对怎样活下去的现实。

  “目前手上这块地已经做完一级开发,因在银行贷款方面受到了限制,没办法继续启动,所以只好转手。”3月12日,成都一位中小型开发商张辉谈起刚刚转手的一块地时,言辞中显露出无奈的情绪。

  去年9月,这个中小型开发商通过“招拍挂”出让拿到一个不大不小的地块。该地块位于成都城南新区,面积300多亩,楼板价折算为3600多元/平米。

  “当时周边房价已经涨到了6000多元/平米,大有‘钱’景。”去年10月份,记者在北京见到他时,描述起该项目,他滔滔不绝。

  但其后,张辉的公司在政府土地开发大限和银根紧缩的压力下,不得不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是冒巨大的风险开发建设,自己承担未来房价走势的不确定性;要么是转手给大开发商,从此一去不回。

  而这家地产公司面临的难题,并非孤例。张辉表示:“面临转让土地的企业在成都还很多,出于安全考虑,许多拥有土地但资金缺乏的小开发商都有意转让土地。”

  当然,上述地产老板当“甩手掌柜”行动代表的也只是市场中一部分人的看法。在成都,还有一部分中小开发商,对未来市场依然看好,有的就采取延缓销售的办法。这些人认为,市场在两三个月内就能全面好转。

  “但如果在半年内楼市持续低迷,信贷依然紧缩的话,这些企业也只有退出一条路可走了。”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从上市公司公告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只是深圳万科,许多大型开发企业也选择从二手市<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