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 综合新闻

2005年 全球十大房地产新闻出炉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发布时间:2006年1月22日    更新时间:2008/11/26 15:42:00    

   在一片“泡沫”、“崩盘”、“暴利”、“投机”声中,全球地产四平八稳地走过了2005年。2005年可以说是房地产年,房地产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有关房地产的新闻不断,事件频发。的确,房价暴涨及泡沫破灭警告、地产并购、地产丑闻等,一直绷紧人们的神经。那么紧张的神经在2006年能否放松下来?

    经过对2005年的全球地产进行梳理,选出十大地产新闻,以回顾2005年世界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格局。

  1.三大利空打击美国楼市地产股指日挫7.5%

   利率上升、油价高涨和政策转严三大利空,改变了美国此轮房地产热的基础。2005年11月8日,在地产开发商分类股指单天下跌超过7.5%之后,对占美国GDP增长50%的房地产引擎熄火的担忧日益强烈。

   11月8日,美国最大的豪宅开发商托尔兄弟公司(Toll Brothers)宣布调低2006年销售预期。这一与楼市泡沫破灭危机相呼应的悲观预期,触发了美国开发商股票的集体下跌。标准普尔房地产开发商分类指数当天急挫7.5%,创下2003年8月以来最大日跌幅。

   对地产股冲击最大的是美联储1年多来的连续13次升息。2005年12月13日,美联储举行年度最后一次货币决策会议,将利率提升25个基点至4.25%,达到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进一步加重购买房屋的负担。

    最令人不安的是,房地产的走弱及泡沫破灭可能会对美国整体经济造成重创。自2001年起,房地产便占美国GDP增长份额约50%,另有超过50%的新增职位与房地产市场有关。一旦房地产业陷入萧条,可能意味着美国GDP增长主引擎熄火。

   2.英国楼市二季度缩水600亿

   2005年第二季度,来自英国的数据显示,二季度英国房价走低导致未售出的房屋贬值400亿英镑,而同期整体按揭贷款债务上升了200多亿英镑,致使房地产总市值净值下跌超过600亿英镑,这是英国房地产财富在近10年来首次缩水。上一次总值下跌要回溯到1995年。

   自1995年以来,英国房地产财富净值快速增长,在2005年第一季度创下新高2.4万亿英镑,使得每个英国家庭平均拥有9.5万英镑的房地产资产。房地产资产成为英国大部分家庭拥有的第一大资产。

   楼价上升曾使英国央行从2004年8月开始5次加息为楼市降温,收到明显效果。为防经济进一步衰退,2005年8月初英国央行又将基准利率由4.75%减至4.5 %,期望能由此促进英国楼市软着陆。

  3.中国台湾和香港启动REITs

    中国台湾的第一只REITs——富邦一号REITs于2005年3月上市。中国香港领汇信托基金2005年11月上市,融资额达198亿港元。继领汇之后,李嘉诚旗下的泓富产业信托也于2005年12月正式推出。目前内地许多地产商都计划将旗下的商业地产项目打包在香港上市。

   亚太REITs市场的市值增长迅速,尽管与美国市场相比,整体市场规模不是很大,但从涨幅来看,亚太地区是最具潜力的市场。其中,澳大利亚的市场规模最大,占亚太REITs总市值的68%,其次是日本。

  4.日本建筑丑闻给市场复苏投下阴影

   由于建筑设计师和开发商联手对高层建筑设计数据造假并在施工中偷工减料,致使一批远远达不到日本《建筑基准法》规定抗震强度的“豆腐渣工程”出现,性质之恶劣令地震频发的日本举国震惊。2005年11月底,6名与豆腐渣大楼工程有关的地产开发业巨头在众议院国土交通委员会的问讯会上接受质询,已有一名建筑师承认数据造假。

  截至目前,已有18家日本酒店不得不关门,至少得暂时关门,因为它们可能有倒塌的危险。还有一些公寓建筑也在接受安全性检查,而那里的居民则可能被迫迁出。东京等地已有70余栋建筑物被查出在建筑过程中偷工减料,抗震性能远不合要求。

  丑闻对居住和拥有这些问题物业的业主们的影响是恶劣的。更糟糕的是,这些外强中干的“豆腐渣工程”似乎是在提醒人们,所谓的日本地产复苏,会不会也是一项被基金架空的“豆腐渣工程”?

   5.德国房地产基金丑闻引发危机

   2005年12月13日,德意志银行做出一个令德国乃至欧洲金融界、房地产界震惊的举动——冻结旗下资产总值达61亿欧元的Grundbesitz投资基金,暂停投资者赎回。这一德国开放基金业40年来第一起冻结赎回事件,将整个行业笼罩在恐慌气氛之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上至德国政界、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组织,下至民间团体、中小投资者无不为之震动,纷纷向德意志银行施压。最终,德意志银行与监管者和各方团体达成妥协,表示将赔偿因冻结给私人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该篇文章有多页>> 1 2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