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 综合新闻

“限外”堵“汇路” 内地房企境外融资陷入低潮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8年2月14日    更新时间:2008/11/26 15:42:00    作者:佚名
  随着宏观调控的鼓点日渐紧密,房地产企业在中国内地的发展环境正变得越来越严峻。在巨大的资金压力面前,不少房企排队等候借力境外资本市场,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不为过。但是,由于直击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同时又对资本市场形成影响,导致境外资本市场对于内地房企的态度明显审慎,制约了内地房企的资本之路。无奈受到制约的内地房企,一时间也只能各展神通,以冀平安渡过难关。

  关键词:

  结汇不畅


  “现在头疼的就是结汇问题,由于牵涉到多家相关部门、多个政策规定,在具体操作上十分复杂,而且批复时间也明显延长。”一名外资投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有多个针对房地产业的“限外”政策接踵而至,其中7月份发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下发第一批通过商务部备案的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名单的通知》(130号文),直接明确地对外资公司结汇进行了严格限制。

  日前刚刚完成的上海新江湾城F地块出让,仅以招标书中的挂牌底价67.5亿元人民币成交。而接手这幅大型商住综合用地的买家,是此前便已传闻“疑似定向转让”的美国铁狮门房地产公司。虽然结果早已在意料之中,但对于业界人士来说,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才是值得探讨的。

  “铁狮门如何将资金汇入内地,是我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一外资房地产投资机构代表坦言。据了解,参加该幅地块竞拍的企业,必须在1月9日缴纳高达7亿元人民币的保证金。由于此次参与规则取消了外币保证金账户,单单这一设立的“巨款”门槛,就已经把不少境外企业拦在门外。

  “有一种可能性是,铁狮门已在中国投资发展了项目,因此无需担心短期内如何把钱汇进内地的问题。”一家东南亚投资企业的相关人士称。这家已进入内地房地产市场多时的东南亚企业,一直在低调寻找投资项目。据该人士介绍,由于外汇进出耗时长、手续麻烦,公司自进入内地房地产市场以来,汇进的前期投资钱款就一直“没想出去”。“即使有利润赚取,也只会继续在中国滚动投资。”

  而对于一些在港上市的内地房企来说,则是面临将所筹资金汇回内地的困难,由此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到准备赴港上市的内地房企。有市场消息称,为消除投资者担忧,相关部门对欲在港上市的内地房企提出征询,以了解是否能够顺利将所得资金汇回内地运营。

  据了解,此前在境外上市的中小型企业,一般较多采用设立离岸企业的“红筹模式”,通常操作方式是:企业实际控制人以个人名义在开曼或百慕达等英美法系地区,注册或购买壳公司,将其境内经营的资本利润注入壳公司,之后以壳公司的名义在交易所申请挂牌。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是,作为离岸企业的“壳公司”,有关法律在股权转让、认股权证及公司管理方面的要求更为宽松,因此使得申请上市的可能性为之大增。

  但2007年颁布的一系列“限外”政策,却使得“红筹模式”陷入窘境。“主要是由于境外企业的资金交易无法有效控制。”高力国际华东区董事总经理翁琳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商务部等六大部委联合发布的“10号文”中,对离岸企业的用途及性质进行了严格规定,这使得“红筹模式”的难以操作已被业内视作“公开的秘密”。除此之外,已经完成境外上市的内地房企,因为离岸企业的“外资”背景,同样面临着如何将所筹款项汇回内地的问题。

  “如果无法将所得资金汇回内地,那么内地房企在境外上市就毫无意义了。”一位民营企业高层道出了他的忧虑。

  关键词:

  “绕行”规避


  “如何规避相关政策,顺利地把资金汇进内地,已是不少在境外上市的内地房企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名投资银行人士直言不讳地指出。

  由外管局于去年发布的“130号文”指出,对2007年6月1日以后(含2007年6月1日)取得商务主管部门批准证书且通过商务部备案的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包括新设和增资),各分局不予办理外债登记和外债结汇核准手续。

  据一位外资房地产企业人士透露,按照规定,如果参与竞拍不成功,这笔外汇就会被退回到原账户;如果竞拍成功,保证金就会被当作出让金的一部分进行结算。而对于竞得项目实行开发的外资企业来说,便可以向商务部申请审批,待审批通过之后,就可以前往外汇管理局进行备案。然而,这看似简单的流程,操作起来却异常复杂。

  “130号文”的颁布,使得需要新注册的外资企业(包括项目公司)的审批时间大大延长,有时候甚至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交纳土地款项。而在境外上市的内地房企,由于其募集的资金等同于“外资”,因而同样享受了外资“结汇难”的待遇。面对急需向投资者有所“交待”的窘境,一时间,境外上市的内地房企种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变身”方式便粉墨登场。

  曾有报道称,不少“地下钱庄”为客户进行汇兑、本外币置换,有企业借助这一渠道以达到将资金快速汇回内地的目的。另据业内人士向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