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在消费者与家居行业间建立起沟通桥梁,新京报与百安居、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联合举办了“2007建材家居行业3·15主题座谈会”。冠军瓷砖、多乐士、立邦、诺贝尔陶瓷、科乐、圣象、科宝·博洛尼等品牌作为北京建材市场代表参加了会议,并针对“诚信”及“和谐消费”等问题发表看法。
发表诚信宣言几乎成为每年“3·15”各品牌的习惯性举动。对此各企业代表发表了看法,多数代表认为,诚信不是一天喊的口号,而应是每天都付诸实施的行动。
立邦公司北京办事处代表认为,产品质量和生产密切相关,小疏忽则影响大经营,对企业来说,一年都是“3·15”。多乐士代表金浩表示,企业有责任通过自身的规范化体系把对消费者产生的负面影响消灭。
而美标代表袁怡珏说,除了在产品质量上保证消费者利益外,在售后服务上各品牌也竞争激烈。这也反映出诚信在行业的渗透。宏耐公司的孙皓明则认为,不诚信是企业自取灭亡,去年欧典事件后,地板行业用了整整一年才把地板的信任危机扭转回来,付出的成本很大。所以不希望再有不诚信行为,以至影响整个行业。
座谈会上,消费者代表崔先生对消费者在家居消费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专业知识不够、经常面临被蒙骗的情况向各品牌企业质疑。
对此,诺贝尔瓷砖北分总经理杨广文表示,消费者应注意保护自己。要有正确的渠道了解家居市场和品牌,用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家居消费,不能过分看重价格,要看重品牌的附加值。同时消费者应该积累一些基础知识,对家居行业有所了解;采用上网看信息、听取专家意见、通过媒体了解等渠道获得家居知识,以降低消费风险。
北装协家装委员会秘书长李玉洁说,在协会接到的家装投诉中,很大一部分是投诉的非正规企业,而协会对这些非正规企业没有监管权,结果导致投诉无门。因此,建议消费者找专业人士做专业家装。
而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工程师汤跃庆表示,检验机构、媒体作为第三方,在两者中起到平衡作用,作为品牌企业,要务实而不是务虚。
记者:有人觉得3·15成了品牌炒作的日子,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杨广文(诺贝尔瓷砖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今年网上有传言,说很多建材品牌都避开“3·15”搞活动。好像“3·15”已经变味,成为弱势群体期盼的投诉日。媒体年年在“3·15”前后瞪大眼睛,其实为消费者做事情不应哗众取宠,应多听听专业机构的意见。
杨俊(立邦北京办事处北京卖场负责人):建材是半成品,它的好坏也和安装、施工有很大关系,出现问题后给消费者满意解决,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希望“3·15”前后,媒体不要在建材上有捕风捉影的八卦新闻。
李玉洁(北装协会家装委员会秘书长):针对“3·15”解决问题的企业,是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
目前消费者的投诉多,主要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企业不应以业内人士的眼光想消费者,要多给他们指导。
记者:消费者常觉得企业宣传内容不具体,即使不兑现也无法约束他们。
吴东双:品牌之所以被称为品牌,就是能使消费者得到持续的品质和服务。百安居也有一个“3、5、7、10”的服务机制,如果3天没有解决顾客的投诉问题就必须由更高一级的负责人解决,以此类推。我们会主动要求厂家提供检测报告,并邀请行业协会来鉴定,一直把环保指标、质量问题放在首位。(北京百安居装饰建材有限公司采购总监)孙皓明:对保护消费者权益问题,我们公司成立了消费者保护中心,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还主动为消费者承担了产品质量险。再次,售后部门的“阳光服务卡”,使消费者不买我们的木地板,也能享受服务。(宏耐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