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产品超过保修期之后,出现问题又该找谁修理呢?当然可以再找厂家的维修点,但是“过保”后的维修价格往往让人觉得贵得离谱。于是,很多朋友选择求助第三方的家电维修。小区里的小门脸、楼道里的小广告、接受网上或电话预约来的专业队,总之,家电维修行业本身就鱼龙混杂。经朋友介绍,笔者也在春节前专门采访了一家在北京较有规模的专业家电维修公司,想通过它看看这一行的门道。
诚信嘉仁公司成立于2004年,马邦雷是3个股东之一,河北邢台人,在北京做了12年的家电维修。该公司常年的员工数在10个人左右,一般70%做上门服务。该公司在北京东边的劲松地区有一个门脸,而总部却在京城西南部丰台区的一套居民楼。笔者注意到,这是一套使用面积100㎡的三居室。
据马经理介绍,在北京市,像诚信嘉仁这种规模和模式的公司有七八家,现在做得最好的家电维修公司一般从过去的五交化公司脱离出来,有的模仿汽车销售的模式,也成了进口家电品牌的4S店,集展示、销售、维修、信息收集等功能于一体。
尽管家电维修公司的毛利还能维持在20%左右,但马经理也抱怨说,这几年大家在这一行的投入已经不太多了。员工工资也不高,在公司承担吃、住、通讯费用的前提下,一般的维修工每月工资也就1000元上下。
说到公司目前的主要客户,马经理透露,主要是机器过了保修期的“过保户”,因为很多厂家维修点修理手法很单一,多半就是直接换主板,导致很多保外机的维修价格太高,修理的花费都够买台新的了。在这些“过保机”中,又以宾馆、招待所等单位的活居多,一般家庭的活不多,分散的话使时间都耽搁在路上了。鉴于人力有限,电视机、音响等体积相对较小的AV产品一般是送修,而冰箱、洗衣机等大件都是上门维修。
当笔者谈到很多家电厂家把维修业务“外包”给专业维修企业时,马经理颇不以为然。因为这个业务的盈利早已大不如以前了。电器的售价在不断下降,厂家外包的维修费用也肯定跟着下降。比如,过去29英寸的CRT电视机一般每次的维修费用在200元左右,现在也就150元,甚至120元以下。
据马经理介绍,北京市成规模的家电维修最早是厂家委托经销商做的,这些经销商一般也被成为一级站。经销商活多的时候,就会把部分业务“分包”给私人的二级站、三级站来做。当时厂家给一级站结算的费用标准一般是:国内按照次数,一般每台次20~30元,上门服务的按照每1公里路程1元钱另加,一般一个季度结算一次;而国外品牌则对发生维修行为的保内机按照每台150~200元的标准结算。
马经理表示,现在给很多大品牌做特约维修“非常苦”,因为这些厂家所提出的合作条款非常苛刻。比如,某一企业要求维修后3个月之内不得再出现故障,否则要对外包公司的修理工罚款5000元。而事实上,修理人员一般只能解决消费者反映的问题,没有时间去注意该产品还有别的潜在问题;而消费者往往在修理之后对产品质量更加关注了,往往会发现这些潜在问题,怀疑是修理工带来的新问题;消费者于是打电话向厂家客服人员投诉,而客服人员往往对技术并不了解,就直接作为事故上报,这就害得特约维修商不敢再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