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 综合新闻

东二环文化风情之古仓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年3月14日    更新时间:2008/11/26 15:42:00    作者:佚名

几年前,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叫《天下粮仓》,如今,随着南新仓商务天地的建成,更多的人对皇家粮仓有了感性认识。在东二环现存三座明清皇家粮仓,分别是北新仓、南新仓和禄米仓,同属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新仓位于东四十条22号,俗称东门仓,在元代北太仓旧基上建造于明代永乐七年(1409),是和故宫同时代的建筑群,至今已有600年历史。清初时仓为30廒,后屡有增加,到乾隆时增至76廒。道光年间,该仓贮粮比清初少了许多。民国时,改为军火库。廒内梁柱用材使用了元代仓廒旧料,保存了明初至今的仓廒原构,是北京目前惟一保存完好的古代皇家粮仓。南新仓建筑墙体有1.5米厚,上面有天窗,冬暖夏凉。仓里不放任何药物,却从没有老鼠、虫子,温度、湿度处理得非常适当,可以说是中国最原始的物理性的生态建筑。

北新仓位于北新仓胡同甲16号,坐北朝南,明中期所建,和南边的海运仓组成“日”字形。原大门三间,一明两暗,为大式悬山筒瓦调大脊,上带垂吻兽。内为五架梁,明间为棋盘心大门。其仓房为大城砖砌成,大式悬山合瓦顶,五花山墙。清初时有仓廒49座,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增至85廒。八国联军入侵后被强占,民国时改成陆军被服厂。现存仓廒7座。

禄米仓位于禄米仓胡同71、73号,坐北朝南,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2年),为明、清两代储存京官俸米的粮仓。曾由清初的30廒增至57廒,到光绪年间减至43廒。该仓围墙及仓廒均由大城砖砌成。每廒五间,面阔23米,进深17米,高约7米。仓顶覆合瓦,顶开气窗,两山为悬山五花山墙。仓内原有明代历任仓场监督题名碑,上刻有忠介公海瑞名。派海瑞这样著名的清官担任仓场监督,可见明统治者对贮粮之重视。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京都,将城内所有粮仓存粮拍卖,粮仓均改作别用。现院内存仓廒两座。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