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 政策法规

建设部关于印发《实施国家安居工程的意见》的通知

来源:成都慧人房产人才培训网    发布时间:2005年12月21日    更新时间:2008/11/26 15:42:00    
                1995年3月8日

                 建房[1995]1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城市建委、房地产管理局:

现将我部制定的《实施国家安居工程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今年是实施国家安居工程的第一年,要通过安居工程的实施,深化房改,引导社会资金用于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推动住宅建设,加快住房解危解困工作,为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和改善居住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建设部门在安居工程实施过程中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建设部门要按照《国家安居工程实施方案》、建设部印发的《实施国家安居工程的意见》要求,切实做好安居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为了摸索经验,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国家安居工程实施工作,经研究,将选择部分实施准备工作做的较好的国家安居工程项目作为试点。试点项目涉及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管理等内容的,按建设部城市住宅小区试点的要求执行。建设部将组织专门办事机构,负责国家安居工程具体实施的指导和试点工作。拟于明年在总结各地实施安居工程经验的基础上,评比出实施国家安居工程的先进单位。请按期将国家安居工程项目安排、建设计划及实施进展情况报我部。



实施国家安居工程的意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国家安居工程实施方案通知》(国办发[1995]6号)的精神,为了切实做好国家安居工程的各项具体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对国家安居工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国家安居工程是党和政府为推动房改,加快城市住宅建设及解危、解困和建立住房新制度的又一重大举措,为了保证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建设部门和实施国家安居工程的城市人民政府要把国家安居工程的实施当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

省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具体负责本地区国家安居工程的实施工作。要按照《国家安居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申报参加国家安居工程的城市、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进行考核,对批准参加国家安居工程城市的实施工作要予以全面指导。对实施过程中的建设计划、选址定点、拆迁安置、规划设计、招标投标、工程质量、验收、销售、售后管理及资金落实等重要环节要加强具体指导、检查和协调。对在《国家安居工程实施方案》发布前已经完成规划设计的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应尽快组织专家进行复审工作。如发现规划设计不合理,配套不全等问题,应尽快督促修改。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帮助城市协调政策,解决实施中有关问题。

承担国家安居工程实施任务的城市规划、建设、房地产管理部门要在城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主动做好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国家安居工程建设项目要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计划和住宅建设计划、住宅发展规划,要和住房解困解危工作结合起来。要积极与计划、银行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协作,加快做好实施国家安居工程的计划立项、选址定点,土地征用、拆迁、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涉及建设项目中的各种报建报批手续要按规定程序抓紧审核办理;并认真做好安居工程的建设、配套、销售、物业管理等全过程的实施管理,确保国家安居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国家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的选点与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要符合节地和节能的原则,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市政设施条件。规划设计要严格执行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一50 180一93),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满足基本的卫生、安全要求。要贯彻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在符合各项规划指标和规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合理布局,空间组织力求有新意,体现地方特色。按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的国家安居工程,其配套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要提高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的质量,切实做到经济、适用、美观。规划、设计方案一经审定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对今后几年国家安居工程建设用地,在选点和规划时,要一并给予考虑,分期征用划拨,确保供应。

三、国家安居工程住宅设计标准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乙类住宅设计标准的规定,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生活习惯,不得搞高标准住宅,也不能建成简易住宅,平均每套住宅建筑面积标准一般应控制在55平方米以下,要通过精心设计,提高和改善住宅的使用功能。住宅的户室类型,要以二室户型为主,根据实际情况可安排少量的三室户和一室户型。二室户型的比重应在60%以上。要提高住宅设计的科技含量,要广泛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要认真执行国家关于对新型墙体建筑材料应用的各项规定。

四、国家安居工程的建设项目应指定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信誉良好的单位组织建设。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有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