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温江一场土地拍卖会解决了华新国际、森宇集团等开发商的用地之困
11月29日,在温江举行的一场土地拍卖会引起成都房地产界方方面面强烈关注。因为在当天拿出的6块地块中,其中4宗地分别在4年前就与成都华新国际、森宇集团、天祥房产、建信发生过关系,而这纠结了4年的土地之困最终在这场拍卖会上以良好的方式走向解决之途。
这场土地拍卖及地块的最终归属,正式预示着温江土地遗留问题的解决拉开了真正的序幕。
现场
范海:“这离我们的心理底线还远着呢!”
29日拍卖会上最后拍卖的是一宗180亩地块,4年前,成都华新国际曾以协议方式获得过该宗地,当年的协议净地面积是380亩。当天,华新国际最终甩开一路较劲的重庆龙湖集团,以115万元/亩高价坚定地竞得该宗地块,就在拍卖师最后一槌定音的时候,坐在后排的成都华新国际总经理以最快的速度站了起来,并以非常高的音调说道“这离我们的心理底线还远着呢!”土地拍卖会上,如此高调地宣称距自己心理低线价位还差得远的做法确实鲜有少见,但是,凡明白该地块前世今生的人,是能够理解范海此举的另一番意味。
北大毕业、学法律的范海行走成都地产江湖从不霸气,但29日,在媒体面前,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满心喜悦和年轻气盛,他似乎要把压抑了4年之久的所有“晦气”一股脑儿释放,“四年我就等这一拍”。
29日,高兴的开发商不止范海一人,当天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成都森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成都温江区天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分别以75万元/亩的起拍价拍下108亩和110亩地块,其中森宇拍下的地块与森宇音乐花园紧连,天祥拿下的地块与华新国际拿下的地块隔光华大道相望。
背景
4年用地之困
但凡对成都楼市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森宇、天祥、华新国际、建信,当年因“住在温江”一句话而前后进入温江,并因此和“住在温江”有了绕不开的故事。
2001年8月3日,“住在温江”房地产高层论坛如期召开。此后不到3个月,2.3亿元资金投向温江拿地,区域集中在光华大道温江段,森宇集团则成为了此次活动后首家进驻温江的房地产公司。随后,建信、华新国际、银都、天祥等实力派开发商纷纷温江拿地。
2002年5月9日,国土资源部签发11号文件《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文件叫停了已沿用多年的土地协议出让方式。 而此前,按照当时的宣传资料,森宇音乐花园规划用地1600亩,而到目前实际开发了200亩,后面的土地国土使用证当时根本没有办下来,但是森宇在一期中已经做完了1600亩小区80%的配套。华新国际当时准备开发的锦绣森邻规划用地500亩,净地390亩,但锦绣森邻办到国土证的地只有数亩。2002年初,欧洲最大的规划咨询公司“阿特金斯”来到温江,为温江新区进行城市设计,它是华新国际出资300万元专门邀请的。华新国际为温江拿地所投入的前期资金已经超过8000万元。与锦绣森邻近邻的建信·奥林匹克规划用地1800亩,当时1800亩的总规都全部完成,按照协议一期该交地400亩,实际到今天建信只拿到200亩的国土使用证,而当时建信已交了600亩的土地款。建信、奥林匹克花园在一期已经完成运动城、广场、高尔夫推杆练习场、商业等配套,其基础设施、区间道路、生活配套都是按千亩大盘来做的,而且在一期就全部完成,就这一投入就上亿元,如果后面没有开发,开发商的账就很难算。
这期间众开发商就此事不停在与政府协商,以期继续合约,但随后四川省出台的106号文注定了这些项目不得不走上拍卖台。2003年4月30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监察厅关于解决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供地历史遗留问题的紧急通知》(106号文)正式印发。该文件明确了对历史遗留问题协议出让的经营性用地和特殊用地的处理,必须于2003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
显然,106号文改变了光华大道上数家开发商的命运。
在这几年的时间中,温江土地遗留问题究竟何时解决?怎么解决?并没有很明确的说法。
今年,光华大道开通前夕,华新国际的两个股东上实集团和新加坡维新频频赴温江考察。当时就传言锦绣森邻的地块也会很快拿出来公拍,当时就有业内人士感叹:如果锦绣森邻地块真正公拍,也许了解这块地的前世今生者,顾念华新国际兵困温江数载,必不忍出手相争,因为这4年以开发锦绣花园在成都一举成名的成都华新国际在成都竟然没做任何一个新项目,因为华新国际董事会给范海下了死命“旧债不还,新债不举。”范海证实,为了百分之百的拿到这块地,他在拍卖前一天用最大的真诚说服了董事会,把拍卖的底线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