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 专家观点

子女买婚房怎么避风险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25日    更新时间:2008/11/26 15:42:00    作者:佚名
  房子是人们最关心的不动产,物权法对此做出了很多规定,将成为今后人们处理住房所有权的重要依据。比如,近年来,由于房价上涨过快等原因,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开始准备为子女购房,或者把住房尤其是第二套登记在子女名下,让“小鬼当家”。那么,这样登记是好还是不好?这是人们比较困惑的。

  还有一个问题,父母考虑到孩子大了要结婚,准备买婚房。可是,如今年轻人的婚姻关系有越来越不稳定的趋势,父母担心,给子女买了婚房,到时登记到子女名下,一旦子女婚姻关系破裂,先买了房子是不是会吃亏?是让孩子先结婚后买房,还是先买房后结婚?这些情况如何处理,才能更为有利?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刘克希指出,这些困扰市民的住房问题,通过物权法、修改后的婚姻法和司法解释,都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处理办法。

  房子登记在子女名下好不好

  [案例] 最近,南京的孙女士和丈夫买了一套住房,这是他们的第二套房子,正在准备进行房产登记。他们拿不准:是完全登记在孩子名下,还是登记在夫妻双方与孩子三个人的名下,或者是登记在夫妻一方与孩子两个人的名下。要是登记在孩子名下,有什么好处什么弊端?

  [解析] 刘克希认为,住房,尤其是第二套住房,是否登记在子女名下,是否让该住房的物权(所有权)全部或部分归子女所有,在当前物权法已经施行生效的情况下,应该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看遗产税是否征收

  第一个问题,是遗产税是否会征收。刘克希说,遗产税法曾经列入国家的立法规划,但至今并未出台。因此,是否会征收遗产税,何时征收遗产税,遗产税的税率等等,还没有明确说法。有人认为,不排除我国将开征遗产税的问题,如果开征,税率通常会在20%以上至50%左右,不排除超过50%。而根据物权法规定,今后住房用地70年期满后将自动续期,市民的房屋可以留给子子孙孙住下去。所以,遗产税是否征收,是父母决定是否把房子登记在子女名下要思考的问题。考虑到今后我国征收遗产税的可能,父母可以把住房,尤其是第二套住房,登记在子女名下。因为根据物权法不动产登记生效制度,房子登记在谁名下就归谁所有,既然父母已经把房子登记在子女名下,子女自身就是住房的所有权人,当然谈不上遗产,也谈不上继承问题,即使开征遗产税,对子女也没有影响。

  二看物业税是否征收

  第二个问题,是物业税是否开征。物业税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是针对房屋、土地等不动产,要求其所有人或承租人每年都缴付一定税款,税额随房地产的升值而提高。国家对此已有讨论。对是否征收物业税,目前争论激烈。据了解,我国对房地产征收物业税,是为了打压日益走高的房价。但是有的专家、学者认为,用行政手段“打压”房价本身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况且,此前,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八条、国六条、九部委十五条等房产政策,冀望把房价“压”下来,但收效甚微。因此,征收物业税是否就能够有效抑制房价,一时难有定论。眼下虽有个别地方试点,但具体实施仍无时间表。

  即便开征物业税,如何开征也是一个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先是提出,按住房面积大小征收,面积超过90平方米的住房要征收,低于90平方米的不征收,随即有舆情质疑这种办法的公平、公正。于是有人又提出按套征收,即第一套自住房不用征收,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要征收物业税。考虑到存在这种可能,为了预防对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征收物业税,父母把第二套房子登记在子女名下,不管将来开征与不开征,都比较保险。

  三看契税和登记费

  第三个问题是契税和登记费。我国规定,买房登记要缴纳一定比例的契税。南京就规定,购买144平方米以上的普通住房要交总房价4%的契税,144平方米以下的交2%。营业用房、别墅等也要交4%。如果登记在子女名下,就是子女的住房,就用不着从父母名下到子女名下的买卖“过户”,也用不着赠与,当然也就没有契税和登记费等问题。

  [小结]

  如果市民有两套房子,一套登记在自己名下,另一套可以登记在子女名下。不管今后国家政策如何,均不存在交不交上述遗产税、物业税、契税等问题。即便房子是父母一方或双方与子女共同登记的,若要开征遗产税、物业税,也要找到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比如,我省各地房产部门在办理父母一方或双方与子女共同登记住房时,普遍允许住房共有人约定各自所占的份额。这时父母就可以跟子女约定,子女所占份额尽可能大些,父母所占份额尽可能少些。这样,即使将要开征或已经开征有关税种,子女的税负将大大减轻。

  由此可见,把住房尤其是第二套住房登记在子女名下,好像“好处多多”。但是,也有万一的不利情形,比如遇到成年“不肖子女”,把登记在自己名下与父母共住的房子偷偷卖掉,也不是不可能的。

  近年来,随着房价上涨,买房的各种税费、贷款利率等随之调整,再考虑到今后可能征收遗产税、物业税,越来越多的家庭把<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