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统计,年内北京写字楼可售面积700万平方米,预计市场消化量100万平方米。供图/东方IC
'/ad/news/pic.js'
根据DTZ戴德梁行最新统计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北京写字楼租赁市场吸纳量达到25.1万平方米,至此北京市甲级写字楼市场已连续三个季度吸纳量维持在20万平方米以上。但是,“截止到2006年底,北京甲级写字楼存量为510万建筑平方米,而今年全年供给将超过总存量的40%,首次出现大放量,使可售甲级写字楼总面积达到700万平方米以上,即使一年能吸纳100万平方米的面积,写字楼租售比也被拉高到7:1,短期内面临很大消化压力。”DTZ戴德梁行写字楼部董事陈文瀚日前向记者透露。
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北京甲级写字楼实际完工的面积仅为47.4万建筑平方米,如果按全年供给超过210万建筑平方米计算,意味着更大的供给放量压力被积累到下半年,供应量将超过160万建筑平方米。陈文瀚分析,写字楼的建设周期一般维持在两年左右,工程进度延后是导致上半年实际供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据悉,供给相对集中的CBD、金融街和东二环商圈,甲级写字楼放量今年分别占52.6%、17.0%和16.5%。“虽然不排除部分项目继续顺延入市时间的可能,但考虑到奥运带来的商机,预计大部分的供给都将在2008年上半年内完成,明年上半年的供给也能达到95.5万平方米。”
写字楼巨大的放量给市场带来的压力也日趋明显。据悉,尤其是在一些活跃程度较低的区域,如东二环和中关村,租金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专业人士认为,中心城区的写字楼更受到咨询、服务类行业的青睐,而一些研究机构因为受办公区域限制小,为了降低成本而有搬离商务中心区域的趋势,给现有写字楼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在刚过去的第二季度,平安保险购买了位于燕莎商圈的美邦国际中心近10万平方米的办公楼面积。此前,泰康人寿购买金融街F2大厦B座3.7万平方米的办公楼面积,民生人寿购买北京国际中心2号楼的2.8万平方米的办公楼面积,中国人寿购买F1大厦11万平方米的办公楼面积。此外,邮政银行和花旗银行也分别在金鼎大厦和西环广场购买了办公场所。国内金融保险业暂时取代了受到政策限制的外资,成为投资市场上的主宰力量。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上述保险业整购写字楼现象的出现,源于国内保险业禁入房地产领域的政策解禁,其保险资金得以进入房地产市场,所投资目标均锁定成熟商业物业。
“以往每年北京市甲级写字楼总吸纳量为40多万平方米,而今年预计将超过100万平方米,主要是机构整购写字楼支撑了整个市场。无论是开发商建设还是投资者购买写字楼的信心,主要是来源于对北京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的判断,各个行业中都存在着对高级办公物业的强劲需求。”陈文瀚认为。晨报记者 王丽娅
项目名称 区域 体量(平方米)
华贸中心 1号楼 CBD 55867
华贸中心3号楼 CBD 72482
北京银泰中心 CBD 73975
银泰中心东楼 CBD 77760
东方梅地亚 CBD 79275
金地中心A栋 CBD 60000
民生人寿大厦 CBD 28596
光大国际中心 金融街 70000
金融街F1大厦 金融街 78826
新保利大厦 东二环 65000
凯恒中心 (一期) 东二环 60000
天元港中心 燕莎 110000
光彩国际中心 东长安街/建国门 130000
远洋国际中心 朝阳区四惠 85000
世纪财富中心 CBD 82800
远洋光华国际 CBD 50000
泰康国际金融大厦 CBD 57000
北京国际中心3号楼 CBD 42000
中汇大厦 东二环 75500
第五广场 东二环 78000
朝阳广场 东二环 140000
美邦国际中心 燕莎 86325
数据来源:DTZ戴德梁行提供(杨利/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