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 楼市动态

成都城中心 藏着一处稀有乾隆民居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年7月11日    更新时间:2008/11/26 15:42:00    作者:佚名

  

  昨日上午,光大巷37号大院,太阳从屋顶斜射下来,77岁的退休老教师高德麟坐在屋檐下扇着蒲扇养神半天,从卧室箱底翻出了一份有些破旧的复印的族谱。“这是乾隆二十年的老宅,我在这里生活了77年。”高德麟称,根据祖传的家谱记载,他的祖辈高士奇是康熙皇帝钦点的状元。后来,祖辈从浙江搬迁到老成都的金河边,并在光大巷37号附近修建了“高家祖屋”。“高家祖屋”分老院、中院、后院3个院落,建筑总面积有数千平方米。历史变迁中,现在只剩下大半个中院,产权证书上的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左右。

  高家的老宅是典型的中国古建筑风格,厚重的木门镶在由古老的青砖砌成的墙内。3个月前的一个夜晚,老宅木门蹊跷着火,部分木板被烧毁,痕迹现在仍清晰可见。高德麟全家非常痛心,他们找来工人,在烧毁的木门外加保护层。院内是别致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墙体上的木刻雕花颇为精美。院中央有一口老水井和水池。现在,高家有3代人还住在大院内。

  

   “大门和四合院都还在吧?”昨日傍晚,说起光大巷37号的这栋老民宅,四川省文物管理局文物保护处朱小楠处长关切地打听老宅情况,并从电脑中找出了一组照片。“这确实是乾隆二十年的建筑,据我们调查掌握的情况,这是成都市区内现存的惟一一处乾隆二十年民居。”作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委员会执行委员,朱小楠曾专门到光大巷37号调研。当天,他看着其中一间被拆了屋顶的古宅,非常痛心。由于这处古建筑损毁严重,它最终未能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离开时,朱小楠专门拍摄了许多照片。虽不能成为“省保”单位,但朱小楠非常希望这处古老建筑能得到妥善保护。为此,四川省文物管理局曾向成都市规划局、房管局、文化局等相关部门递交建议书,建议把这处建筑列为“成都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单位”。

  

  建设部驻成都规划督察员、原省建设厅规划处处长、高级规划师卫家坦对“高家祖屋”同样关注。昨晚7时许,卫家坦先生告诉本报记者,为留住老成都记忆,保护成都优秀独特的古建筑,成都市建委、规划局等有关部门曾专门对成都老建筑进行调研,也参与这项调研工作,“光大巷高家祖屋”是现存不可多得的成都老建筑,已初步被确定为“成都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单位”。为了能够很好地保护“光大巷高家祖屋”,卫家坦专门写了一份完整的建议书,他今日上午将递交相关部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