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成都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对成都楼市是极大的利好,据成都星彦地产的最新统计,6月成都市的销售面积为227.5万平方米,比5月增长约16%,五城区更(含高新区)增长了约28.2%,而价格也有所增长。
六月虽然天气渐热,但房地产市场供应热度不减,全月五城区(含高新区)共30个项目34批次取得预售许可证,较五月份增加7个;建筑面积和可售数量分别为103.7万平方米和9520套,较上月略有减少。供应量居首位的项目是兴城融域,面积达到了约10.5万平方米;居二、三位的是上锦颐园和锦天国际,这两个项目的供应面积均超过了8万平方米;另外光华岁月、锦溪、皇后国际和富丽花城都在5万平方米以上。
从各行政区域的供应量来看,成华区、金牛区各有3个项目,青羊区、武侯区各有5个项目,高新区有6个项目,锦江区有8个项目。位于青羊区的兴城融域、锦天国际、光华岁月等项目取得预售资格,该区供应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为各区之首;居二、三位的是高新区20.1万平方米和武侯区18.3万平方米。成华区的建设
从各方位区域的供应量来看,城西供应量最多。城西由于花好园、兴城融域、光华岁月、中海国际社区等11个项目取得预售许可证,可售面积达到了51余万平方米为各方位最多。市中心本月新增量居第二位,面积近18万平方米。
由于二环内可建设用地越来越稀少,成都市房地产开发格局近年来逐渐向二环外延伸,目前二三环和三环外已经成为商品房供应的主要区域。本月,该区域供应的项目数量占80%,供应面积为总量78%。
6月份由于花好园等项目陆续开盘,以及之前项目的持续销售,武侯区商品房销售量位居各行政区首位,全月共销售2930套,面积约26.4万平方米;成华区以25.2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位列第二,成华区以3020套的业绩位居全市销售数量第一。同时金牛区和青羊区的销售面积均在20万平方米以上。
从各方位区域的销售面积量来看,六月城西方向的商品房销售量位居各方位第一,全月销售数量4100余套,建筑面积约41.6万平方米;其次是城东,销售3300余套,面积约31万平方米。市中心由于皇后国际、雕塑等项目陆续开盘,全月销售1100余套,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较上月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6月份,双流县以2600余套,近40万平方米的交易面积称雄各郊区县,交易数据分别较上月增长61.7%和96.9%。居2-5位的是温江、龙泉驿、郫县和新都区,这些都是处于第二圈层的郊县。从各郊区县商品房成交均价来看,双流县迈过4000元/平方米大关,逼近4500元/平方米,此价格较上月上涨14.8%;都江堰、温江超过3500元/平方米;龙泉驿、郫县和新都均价在3000-3500元/平方米。金堂、蒲江、大邑和邛崃等远郊区县交易均价在2000元/平方米以下。
与新建商品房一样,受到“新特区”政策的影响,6月份,五城区(含高新区)二手房交易量有较大增涨。全月共成交二手房4708套,交易面积39.5万平方米,分别较上月增加18.08%和21.17%。武侯区1202套、金牛区1182套、青羊区720套的二手房交易量分别位列前三位。
从方位上看,城西和城南被人们赋予了“贵”和“富”的定义,城西和城南是人们居家置业的主要选择区域。本月城南和城西仍是二手房交易量最多的区域之一;城东位居第三,交易量也呈上升趋势。
一二环和二三环间二手房交易数量与面积大大超过其他环域,成为二手房交易最多的两个环域。这与环域的配套成熟、环境良好等有极大的关系。
上半年的各月销售量呈持续增长的势头,特别是6月初成都被选定为“试验区”后,“特区”效应已基本显现。数据显示,1-5月全市及郊区县的商品房销售价格呈平稳态势,五城区持续小幅上涨的势头。但自“试验区”成立,成都市商品房销售价格应声上涨:其中郊区县的价格较5月份都有一定幅度的上涨。6月份成都市的商品房交易均价为4485元/平方米,商品房销售达到了历史最高值,销售面积和套数分别达到了约227.5万平方米和约21527套,分别较上月增加16.1%和20%。从销售数量上看,富丽花城先后于6月2日和23日推出第1和第2批次,共实现了超过1000套的销售业绩,成为6月的销售冠军。同时建设路片区较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的购房者,上月末和6月开盘的爱这城、龙湖三千里及高地均位居销售十强之列。
六月,90平方米以下户型交易量大增,占到总交易量的五成,"90/70"政策效应初步显现。在总成交的约10333套住宅中,60平方米以下占到约11.1%,60-90平方米约占38%,90-120平方米约占22.3%,120-140平方米约占19.3%,140平方米以上约占9.3%。其中90-120平方米占比下降约8.2%,120-140平方米及14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占比都略有下降。
□第二工作室记者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