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至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房地产市场今年的政策总结为“合理引导、有效调控”,并表示了对当前社会反映突出的房地产问题的高度重视。
“有效的调控执行力,恐怕是目前相关领导比较满意的地方,尤其是对于土地调控的效果。”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过去3年间,各地都有关于闲置土地处置、土地违法行为监管等问题的相关措施,但执行力一直是个问题。
“土地紧缩政策和严格管理将是2007年土地市场的主要特点。总的宏观调控政策不会太多,细化的地方配套措施会更多。”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06年土地调控政策基本已经完善,接下来要做的是各地执行情况,“包括工业用地招拍挂配套措施、闲置土地处理、土地违法行为查处等具体工作,都需要各地落实。”而已经大大加强了的执行力将是明年各地土地调控细则执行的保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各地普遍把“十一五”期间年均经济发展目标定在10%以上,甚至达13%,为此,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扩大投资。同时,新开工项目在土地、环评等环节违规严重。根据发展改革委最新抽查显示,44.2%的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无土地批文。卫星遥感监测发现,违法用地宗数占新增建设用地总数的近60%。
于是,建设部在两个月前要求各地政府狠抓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并要求在限定时间内上报。近日来,各地开始上报土地违法违规情况。
“关于闲置土地和囤积土地的处理,各地一直是有原则,但就是不执行。这在进入年底的时候各地开始体现出执行力。”东莞市国土资源局给和黄开出约7915万元的土地闲置“罚单”,无疑是此次土地整肃行动中遭罚的最大地产企业;关于闲置土地的处置也在各地加速展开。这些都被政策制定者视为地方执行力在加强。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近日曾公开透露,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正在研究一系列“结合地区特征的、可以合理实施的”调控政策,下一步的政策出台将会把调控的部分职能分解至地方。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经济师苏晶提醒说,2007年的地方政府换届选举是值得注意的影响因素,在每届新政府都有投资冲动,“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合理引导应该是对新一届地方政府的一个预防针,对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一个预警。”
如果说“下放”是调控方向的话,那么“遏制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将是土地调控的重点。”12月6日,国家土地督察局副总督察、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甘藏春在21世纪经济年会上指出,“既要满足对投资需求的引导,又要对投资需求进行调控;既要满足各产业用地需要,又要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既要发挥区位优势,又要促进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这是当前土地调控要处理好的问题。”
甘藏春表示,土地调控的原则已由从严控制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引导作用。土地调控将综合利用经济、法规、行政、技术手段。其中,经济手段以提高建设用地的取得和保有成本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