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 综合新闻

“排号费”变脸了 “创新”楼盘认购方式遭质疑

来源:成都慧人,搜房网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14日    更新时间:2008/11/26 15:42:00    
  512建材市场附近某项目“创新”楼盘认购方式,遭到购房者与专家质疑

  会员卡、诚意金、内部认购……这些名目繁多的词汇背后,都暗示着一个实质性的动机,那就是开发商收取“排号费”。近半年来,成都对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项目加大了查处力度。

  日前,本报与成都市房管局共同设立的违规排号费监督电话接到投诉,城北512建材市场附近某楼盘的开发商挖空心思,以定期存款的形式变相收取排号费,本报记者进行了独家调查。

  12月8日,市民陈先生就打进本报热线,报料位于城北二环路512建材市场附近的某楼盘,让有意向的购房者在指定银行存入2万元的三个月定期存款,然后凭存单复印件和指定银行出据的“资金证明”原件,才能领到一张“**幸福之家”VIP会员卡。而拥有这张会员卡,才意味着购房者拿到了“买房权”。

  热线报料——定期存折换取买房资格

  12月12日,陈先生又一次反映说:他在办理512建材市场附近某项目“**幸福之家会员卡”后,被银行冻结的存款终于解冻了,但他一早带齐手续前往紧邻项目的中国银行时,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取钱的人很多,该营业点已无钱可取,要取钱只有到该行市内其它营业网点。购房者认为,这种情况严重妨碍了自己的权利。相关专家也表示,通过银行存款来获取会员卡的方式,就是变相收取“排号费”,而购房者无法自由取钱的现象,也反映出正常的金融秩序受到了影响。

  “这种方式,不是相当于开发商变相收取排号费吗?”陈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随后,记者立即赶往该楼盘进行了解,看到不少购房者正在咨询12月16日该项目摇号的事情,还有几位男士正在办理VIP会员卡。在墙上,该项目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开工证一应俱全,但商品房销售(预售)证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等不见踪影。

  记者向置业顾问咨询该项目如何认购,被告知办理会员卡要尽快到指定银行存款,因为12月9号是办卡的最后一天。置业顾问还解释说,购房者须在指定银行存2万元三个月的定期存款,但这一存款会在12月12号解冻;这个时间办理会员卡很划算,同时还能有0.3%的购房优惠。

  记者在售楼部门口拿到一张地图指引,在距该项目售楼部不远的建材市场边找到了两个可存款银行中的一家。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说,认购该项目的消费者来存款时,必须存入一个2万元三个月的定期,银行可出具一个2万元定期存款的资金证明,消费者还须另交付银行20元的手续费。记者回到项目销售部,看到一名购房者正将身份证、存单复印件以及资金证明的原件交给置业顾问,并填写了一个“幸福之家”的会员认证单,然后拿到了一张编号为3000多号的会员卡。同时,置业顾问也证实项目已积累了3000多名购房者,而一期只有800多套房子,所以会在16日通过公开摇号的方式,来确定购买顺序。

  愿者“上钩”——暗藏购房者几多风险

  “对开发商而言,销售前期即锁定客户绝对是一件大好事!”某楼盘的售楼部经理向记者表示,“首先,此举可以掌握客户,并把潜在的购房者吸引过来;其次,可以做更准确的市场调查和市场定位,为楼盘的顺利而正确的开发打下牢实的基础;第三,还可以掌握楼盘的适宜定价,绝不会因为楼盘定价过低而损失利润,也不会因为定价过高,从而影响楼盘的销售。”有如此想法的开发商还真不少,于是,区别于过去收排号费的银行定期存款成为了新的认购方式,据记者了解,城东的另一楼盘目前也已开始了这种操作。

  相对一套价值几十万元的房屋,交上几千元、上万元的“排号费”,看上去实在算不上什么;而且开发商也表示,“排号费”可以退还,这种相对保险的游戏规则,让购房者乐意“上钩”。但也许购房者没有想到,楼盘因此“蓄客”数月后,楼盘的认购量将达到推盘量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因而造成该楼盘供不应求的市场假象。开发商借势上调楼盘的售价,购房者最终也会为此多买单。

  法律界人士认为,售楼方在预售证取得前收取的“排号费”,并不等同于定金,法律对开发商缺乏约束力。“排号费”仅可看作是购房者对售楼方作出的单方面购买承诺。如果售楼方将预售的房屋卖给了第三方,或随意提高房价,开发商不承担违约责任。除了将认筹“排号费”返还购房者外,售楼方不用支付违约金或双倍赔偿,因为“排号费”不是履约的保证。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吴丰表示,对开发商来说,抵制排号现象是对自己有利的;从长远来看,房地产市场应是平稳地发展,而不是爆升爆涨。如果政府出台更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受损失的只有开发商自己。吴丰说,“排号现象加剧了房地产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人为地加大了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错误引导了购房者。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减少个人投资和投机的需求,把这部分水分挤掉,而加大经济适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