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 综合新闻

房超:地产商必须对城市负责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年4月16日    更新时间:2008/11/26 15:42:00    作者:佚名

他,专注执行力,强调过程最优,雷厉风行,仅用四年就建造了近百万平米的建筑综合体。他首倡“主流地产”理念,对城市建设深思熟虑,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为了探索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开发模式,他在思考中前行,在前行中思考。他所操盘的每一个地产项目都在中国房地产界产生震撼。由他主持开发的华贸中心正使北京CBD繁华区正式东移,趋于成型的华贸商圈更是备受业界关注。

他,就是北京国华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房超。

2003年公司创立时,他就定下发展理念:对城市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四年来,在对城市负责的建设过程中,他克服了怎样的困难?获取了怎样的经验?下一步,他的目标是什么?

每一座经典建筑都会提升城市价值,深化、扩展城市影响力。历史给北京留下了长城、故宫、天坛等驰名中外的建筑。五六十年代北京有人民大会堂、北京站、历史博物馆等十大建筑。而建筑界现在评选当今中国建筑经典时,却难以决定。房超说:“如果今天我们还只能向国际友人展示长城和故宫的话,我们不该汗颜吗?每个时代都会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要向世界展示当今中国发展水平的经典建筑,为子孙留下代表这个时代发展水平的百年建筑。”

房超一向追求完美,他希望华贸中心成为不留任何遗憾的经典建筑。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房超进入北京地产界,成为屈指可数的地产先锋之一。见证了地产的风云变幻之后,他愈加沉稳。

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展开,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房超认为,中国的城市建设要从追求发展速度向追求城市发展质量转变,借鉴巴黎等城市经典案例,让城市永远具备持续发展的魅力,绝不能因为追求速度忽视了城市发展质量,否则,繁华背后,只能是城市功能的缺失和无法弥补的缺憾。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产业。无论是经济适用房,商品房,还是商业地产,城市都有巨大需求。同时,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除了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外,还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房超认为,城市由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组成,而建筑本身只是一个平台,人们利用建筑空间生活、工作、交流……建筑越多,城市承载的经济活动就越多,城市规模也就越大。北京承载了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等元素,做建筑之前,就应当对城市规划、城市定位、城市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有相当成熟的思考。然后,才能谈上对城市负责。

土地是稀缺资源,而人口在不断膨胀,城市在不断扩展,这进一步加剧了像北京这样的超级城市对于土地的巨大需求。
很多地产商都在讨论如何才能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实践证明,当一座建筑适应了现阶段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就自然会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

房超指出,要站在城市的高度去思考土地开发问题。在城市建设中,地产商要扮演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土地价值最大化的角色,并成为采用环保、科技的手段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供应商。并且,只有符合土地规划,满足土地功能,利用科技环保手段,融入美学等各种因素的建筑,才能实现建筑产品最优化、土地价值最大化、城市价值最大化。

在每一个主持开发的地产项目中,房超尽力践行城市责任,创造城市价值。北京西单国际大厦最早应用商业地产开发模式,国家电力调度中心独揽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工程”、国家“鲁班奖”等国内外多项建筑大奖,华贸中心则提供土地价值最大化范例,树立主流产品形象。

2002年,房超担纲位于北京朝阳区西大望路占地15公顷的热电厂地块改造。这块地位于CBD东端,国贸中心东900米处,面向东长安街,距离天安门广场10分钟车程,到首都国际机场只有20分钟车程。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在项目定位上,大多数人都主张做住宅产品,以迅速取得经济效益。

但在房超看来,建筑综合体才是房地产的最高境界,从建筑的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发展,城市价值的提升,主要依靠建筑综合体。建筑综合体荟萃最前沿的建筑技术,需要克服各种复杂的挑战,自身又拥有疏解城市压力的功能,能极大提高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效率。由于自身局限性,单一的住宅产品根本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准。

为了找到一组能够代表现阶段北京城市发展水平、国际建筑水平的建筑群,房超做了详尽的考察,尤其是纽约洛克菲勒中心。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房超依然很兴奋:“这组建筑群让我震撼不已,我感叹设计师竟然在几十年前做出这样一个作品!不仅领先了一个世纪,影响了几代建筑师,至今仍在产生广泛的影响!”他认为,只有像洛克菲勒中心那样,领先一个世纪,才能真正实现这块土地的价值。

建造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被世界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都市计划之一。这座由19栋建筑围合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