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 楼市动态

上海:2005年楼市"组合拳"为楼市降温

来源:厦门房地产联合网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14日    更新时间:2008/11/26 15:42:00    

   上海有关部门近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家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房地产业调控的文件,这些政策和措施的积极效应开始显现。目前,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总体平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市场走势与中央调控政策基本一致。

  观望中交易量回升趋稳

  买房子一直是人们心中的一件大事。没房子的想尽快拥有一套写着自己产权名的房子,有房子的想再买一套作为特殊“银行”。在与房产商的博弈中,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揣摩最合适的成交点。房子就是这么让人不省心。

  今年上海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和商品住房新开工面积下降。据上海市统计局统计,1月-11月,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41亿元,同比增长11.3%,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1.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在楼市观望氛围中,商品住房交易量逐步回升趋稳。据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统计,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8月起回升,10、11月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分别为349万、382万平方米。在这场拉锯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过犹不及。

  排队买房曾是人们议论的焦点

  十几年前,所有人拿着粮票、布票、肉票去排队买生活必需品;十几年后,并未出现“楼荒”的上海楼市又出现众人捧着板凳抱着棉被排队买房,抢购价值超过百万元的商品,令人费解的是:买房怎么比买小菜还随便?

  当排队买房似乎已成为风尚,尤其是一些市中心的新楼开盘的时候,都出现了浩浩荡荡的排队买房大军。这些“军团”里,有一家人轮流请假来售楼处排队;有私人雇佣的代排队的民工;也有卖摇号号码的“黄牛”……

  排队买房一度成为沪上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焦点,甚至成为某些人衡量楼盘是否红火的标准之一。不管是工薪阶层还是资产雄厚的投资客都在考虑再多买几套房产,等着升值赚钱。

  投机、投资、自住客挤在一条“独木桥”上抢房,于是,今年二季度起,楼市不得不为过热而“埋单”。

  政府出台多项调控措施

  从2005年3月起,从中央到上海,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调控措施,动用了财税、利率、供应等多种杠杆,“组合拳”起到了为楼市迅速降温的作用。

  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

  4月28日,国务院又出台“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的八条措施”;

  5月13日,建设部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共8条意见。

  上海市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些调控政策:

  3月6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当前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3月7日,上海推出相关财税政策,规定个人购买上海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普通住房,居住不满一年出售的,销售时征收差额的5%营业税;

  3月29日,上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的指引》,重点指出对贷款购买房屋在一年内转让的,商业银行将不再提供住房贷款及转按揭服务,买两套房执行6.12%的基准利率;

  4月5日,市房地局推出禁止转按揭的政策,卖出方应当先还清贷款,在办理房地产抵押权注销登记后,才能与买进方共同申请转移登记。

  购房者逐渐恢复冷静和理性

  “组合拳”过后,上海楼市进入调整期。调整期下的一、二手房市场均表现出理性回归态势,短线投机客退出市场,长线投资客出手更为谨慎,而购房者则恢复了冷静与理性。

  进入4月,排队买房逐渐在沪上匿迹。那些曾经热血沸腾,一心在上海楼市大有作为的投资客感受到“冬天”的到来。下决心借钱买房的市民也赶紧“悬崖勒马”,感到了投机买房的巨大风险。

  与此同时,楼价也应时而降,浦东某大盘,3月开盘价8000至9000每平方米,到了10月,当时购买一期房源的业主发现二期新盘已经降到了7000多元每平方米。眼看资产就这样“缩水”,业主们懊悔当时购房太冲动。

  新开楼盘不再享受“前呼后拥”的待遇,从原来的一房难求、排队买房到如今的购房者可仔细挑选,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出,投机客撤离后,上海楼市逐渐进入常态销售。在随后的新盘上市过程中,打折促销已成为大多数新盘上市的必用手段之一。尽管如此,不少购房者并不买帐,还是希望等楼市更趋明朗后再做购房打算。

  二手房投资者大面积抛盘

  全额征收营业税的政策公布后,二手房市场立刻出现了大面积抛盘,炒房者开始和时间赛跑。进入5月中旬,二手房在挂牌量不断递增的同时,成交量却持续萎缩。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多达14000家的中介市场洗牌在所难免,一些大的中介已经准备减少店面,而一些小的中介则在慎重考虑生计问题。

  面对“惨淡”楼市,房东阵营也开始迅速分化。那些实力较强,资金承受力较大,且手中房源不多的投资客选择再撑下去看看,或出租或希望在短期内楼市能再恢复到此前的火热,然后再抛盘赚取<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