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中国版长啥样?
专访 毛大庆
前万科北京区域首席执行官,高调宣布离职自主创业,而创业的方向,就是打造一个可以按桌子来切分租赁的联合办公创业空间,号称中国版的WeWork。
中国版WeWork的时间表
成都商报(以下简称成):您的创业新项目究竟何时能呈现?
毛大庆(以下简称毛):未来三个月之内!虽然直到今天,公司仅仅完成了核名,还没有完成全部的注册手续。
成:那第一批项目会和开发商合作吗?
毛:当然会。第一批项目中,万科就会拿手中的项目与我合作。全国除了北京以外的其他万科公司也在联系我们。第一个项目面积也不会太大,大概几千个平米。
创业空间的具体模式
成:网上说李开复和徐小平都是你的投资人,属实吗?你和投资人之间有对赌协议吗?
毛:他们是我这个项目的投资人。但我们项目的第一批投资人是国际化的,不限于他们二位。我和投资人之间没有对赌协议。
成:创业空间、联合办公空间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
毛:我今年在北京市两会的提案主要内容是“工商注册需要改良”———我建议同一个办公空间里应该允许多个企业注册。这其实也就是我的思考之一,起点还是从存量不动产市场开始的。说白了,本质上还是属于商业地产。某种程度上,受当初我在凯德的工作经历影响很深。因为凯德的每一个项目背后都是资本,都是投资人,你做商业地产开发需要详尽地计算什么样的建筑空间资产回报率最高?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个建筑里面,其单位面积的回报最高?开饭馆不是讲究个 “翻台率”吗,而创业空间的流动性是非常高的。
成:那会去收购一些溢价空间可观的商业物业吗?
毛:不会。我坚决不收购,我不当二房东。目前我们思考的是与开发商,与业主方采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在这样的合作里,可以采取信托当中的“优先劣后”的原则。
成:我们了解到WeWork的单位面积租金是非常高的,对创业型的公司而言,成本如何承受和消化呢?
毛:对,但是它所提供的服务也是非常棒的。另外,办公空间其实也和住宅一样,有刚需,有再改,有经济适用型。我想做的是立体化的。目前的项目偏经济适用型。万科的成功提醒我,一个企业的产品,一定要盯紧主流客户群。
成:创业空间这个项目,北京与全国市场的战略考虑是怎样的?
毛:我觉得这个模式是很容易铺到外地去的。我也会尝试着和政府进行合作,创造更多的就业,孵化更多优秀的企业。我们也会选择那些适合我们的城市。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一步步来。
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
成:从凯德、万科的高管到今天的创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毛:我现在出差都是坐经济舱,住汉庭。你别笑。我现在花的钱,每一分每一厘投资人可都盯着呢!
成:万科和其他房地产企业最近一两年高管流失,对此如何看?
毛:关于万科的问题本来不应该回答。但我还是正式回应一下:人才的流动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像万科这样的企业,未来仍然会快速地向前发展,还有大量的人才在排队等着要进万科。万科也将继续为行业、为社会培养人才,当“黄埔军校”,这是万科以及同等优秀的那些企业们的使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