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楼市最拼的一年。经历了楼市政策的狂轰滥炸,房企玩转花式营销、生死时速拼业绩。政府和房企联手欲挽狂澜于既倒,但是,不管开发商和政府如何卖力吆喝拼死一搏,购房者依然淡定以对。是焦急迷茫,还是在坐等抄底?为了一探购房者的消费心理,2014年11月20日-12月31日,上至60后,下至90后,面向成都各年龄层人群,搜狐焦点网成都站特别发起了“2014拼了!”年终置业主题大调查,此次调查共有2124名网友参与。
毋庸置疑,今年在政策方面,放松限购和限贷都为有改善需求的购房者带来了利好,也有房地产业内人士预言:刚需逐步退场,改需的春天即将到来。
那么刚需和改需到底哪个将成为购房主力,在本次的调查中,就购房面积段来看,由于成都市买房上户需要90平及以上面积,所以大家对90-120的这个面积段比较喜欢!这一面积段产品多,市面上大多数项目都有,以3房和4房为主,在功能布局、划分、居住舒适度上都算不错。其次是60-90平这个面积段,多为首次购房的年轻人考虑,80、90后居多。其次属于二次购房人群,对121-140平的户型比较感兴趣,家庭结构多为两代同堂、三代同堂,五口之家等。对住房面积需求比较大,要求的居住舒适度更高。
就置业户型来看,随着户籍政策的调整,购房者对于面积和房间功能的需求,大多都考虑三室以上的户型。其次是购买两房和四房的户型,各占9人。
由此看来,由于政策和自身家庭结构的影响,改需型需求确实越来越旺盛。万博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米瑞蓉在前不久的专访中曾说道:“我觉得刚需不是主要的购房需求了。改善型购房者会加大。不动产信息登记之后等待出台的可能是房产税,可能投资性的购房不会是主流,购房者可能更多的是面临一次性选择,刚需型购房者会选择一步到位,改善型购房者会考虑更符合自身需求的大户型、舒适配套等。我认为后市,开发商应该将重点放在产品分类与品质升级上,刚需是一部分,但也要更多的关注中年、老年人群的需求,比方说很多老房子没有电梯,许多中年、老年购房人群越来越多的将面对房子的更新换代。”
同时,她还提到,如果说改善型房源将成为主流,那么主力户型将是120㎡、130㎡,这样才会让三室、四室在居住时更加从容。而且政府对130㎡-160㎡的户型在面积配比上有一个限制的,当90㎡的房源积压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势必会引发一场换房的爆点。西南财大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导刘璐也认为明年110㎡、120㎡的改善型住宅会更紧俏些。
而四川新闻网房产频道主编卢永洪认为改需和刚需都会处于正常的状态,即两个群体都是楼市购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会不会出现井喷,还很难说。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首套房购买人群的占比70%,二套房占比30%,这说明购房人群还未得到完全释放,说明对房子的需求还是大有人在。
卢永洪认为明年成都楼市明年会是健康的,这是基于对未来成都社会经济发展良好的信心。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甘犁教授曾说过,未来经济是向好的。他对房产市场的调整和升级充满期待。他还说过,持有多套房的人“不要卖房”。
卢永洪说:成都在成渝经济圈,在天府新区和北改工程的多重发展规划牵引下,更有西部大开发的国策支撑,成都的未来不可限量。这是举世公认的一点。简单地讲,要再造一个产业成都,这就会在近20到30年里,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会带来更多的居住需求。这就是成都楼市健康的基本面。
所以,在成都无论改需还是刚需都还有想象空间。特别是抗风险较强的主力发展区域。这个区域不仅仅在主城区,还在部分能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
说到买不买房这个老话题,卢永洪认为: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更好地在成都发展,更多的人会来到成都,成为成都人,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到的。在房产行业回归正常的过程中,在新常态下应该调整心态,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平心静气地买房和卖房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