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著名建筑师说过,“让人们看看你的城市,人们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那么,透过成都在城市品质提档升级所做的努力,能看出什么?日前,成都正式启动“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成都晚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研究及经济领域的多位专家。在他们的眼中,成都已从关注“小民生”提升至“大民生”,向现代化、国际化迈出了一大步。
城市管理水平升级“大民生”
“一座城市要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必须具备现代化国际化的市容市貌、人居环境和管理水平。成都正在开展的‘四改六治理’行动正在朝这个目标迈进。”毛寿龙告诉记者,“四改六治理”,不仅仅是关乎到成都棚户区改造、市容秩序管理等方面的“小民生”,更是关乎到成都这座城市管理水平提升这个“大民生”。“如果这项工作能够持续开展下去,那么成都人民的生活条件将得到极大的改善,成都的城市形象和管理水平也将向现代化和国际化迈出一大步。”
毛寿龙表示,成都实施“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不仅是对硬件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是体现着问题倒逼改革这样一个逻辑,十大行动不仅包含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内容,更具有城市整体“转型升级”的考量。“城市管理水平的升级是社会经济乃至整个城市转型升级的前提。”毛寿龙说,一个城市想要现代化国际化,那么他的管理水平必须同步,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服务正是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标志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成都“四改六治理”正是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实践。
·举措点评·
加密公厕 “成都数据”领先全国
为了让城市更美,同时也为了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更方便,我市在“四改六治理”的方案中明确提出每平方公里公共厕所的密度将达到4.7座,毛寿龙对于此举就表示非常赞赏。“公共厕所的设置,就能看出一座城市管理水平的好坏。”毛寿龙说,现在很多大城市公共厕所设置非常不合理,市民如厕非常不方便,“成都如果能达到每平方公里4.7座公共厕所这样一个标准,那么成都在全国来说都是非常领先的。”